第23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他可以用濡慕的态度讨好绍治帝。
  但现在,贾璋已经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不再是小孩子了。
  所以,当初那个濡慕的表情已经不能用了。
  他得用现在这个憧憬且景仰的眼神来表达他对皇帝的敬意……
  绍治帝对杨宗祯和贾璋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他们这对师祖和徒孙的确都是奉承人的高手。
  绍治帝现在就被贾璋捧得很高兴。
  所以绍治帝的语气也不像刚才那样严肃了。
  他挥了挥手,对贾璋道:“别说那些场面话了,直接跟朕说实话吧。你若说谎,朕可是要罚你的。”
  听到绍治帝的话后,贾璋连忙起身禀告道:“郭年兄休沐时来臣家里做客,提及先皇时吴太妃娘家人叫嚣着不还国库欠款的嚣张姿态,臣听了后,很是义愤填膺。”
  “因此,臣和郭年兄决定上疏谏议陛下收缴欠债,此举利国益民,功在千秋。奏疏是文臣沙场之刀剑,我等受君父提携简拔之恩义,自当提携玉龙以报之。”
  “说句心里话,臣与郭年兄是为了引起陛下的重视,这才想到邀请众同僚联名上奏之事的。天子门生联名上奏,通政司那边也不敢扣下微臣等人的奏疏。”
  说到这里,贾璋露出了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对绍治帝说起了真心话。
  “除此之外,臣也有些小人之心。郭年兄脾气刚直,所以臣没和郭年兄说这件事。”
  他有些难以启齿地坦白道:“臣担心单独上奏会走漏风声,臣有师祖依靠,有先祖的余荫庇护,因为这些缘故,涉事勋戚大抵不会对付臣,臣也不用担心什么。”
  “但郭年兄与臣境况不同,与臣相比,郭年兄就像一颗软柿子。臣担心有人报复于他,这才想到了联名上奏之事……”
  法不责众的道理人人都懂,不用贾璋说,绍治帝就能想明白。
  所以贾璋并没有继续向绍治帝讲述他的“心路历程”。
  绍治帝没登基前,就是天潢贵胄龙子凤孙;登基之后,更是九州万方天下之主。
  他的子嗣臣僚,又有哪个敢在绍治帝面前承认自己的私心?
  可这世上几乎没有人没有私心,皇帝也不会相信臣下没有私心。
  所以贾璋选择真情流露,把自己的私心掺杂在忠心里面。
  如此,亦真亦假之言,也会演变为九九归真之语。
  当然,他敢这样做,主要还是因为绍治帝不喜浮华,热衷质朴真诚的性格。
  若是换一位皇帝,贾璋他绝对不会这样说,也不会这样做。
  如同贾璋所猜测的那样,绍治帝果然不讨厌他的小小私心。
  绍治帝甚至还有点欣赏贾璋这副诚恳亲昵的态度。
  在他看来,像贾璋这样信任依赖君父,才是真情流露的崇敬。
  这样的崇敬,远比那些毕恭毕敬、谄媚讨好之人对君父浮于表面的崇敬强上许多……
  想到这里,绍治帝笑道:“朕就不问你杨阁老知不知道此事了。以你们师门的传统,杨阁老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