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贾璋和贾琏都是有职之人,无暇帮忙,所以贾母派贾琮、贾环两兄弟去东府帮衬帮衬贾蓉这个侄儿,以示宁荣二府兄弟之亲。
  唯有宝玉,既不通俗务,又不晓世情,贾母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派他去宁府帮忙,省得他给贾蓉添乱。
  除了贾琮、贾环两兄弟外,还有贾珖、贾珩、贾蔷等族人协助贾蓉办理丧事,因此贾蓉做事时井井有条,并没有什么忙乱的地方。
  在绍治帝批复了丁忧折子后,贾蓉的清客写好了谢恩折子,贾蓉抄好后送至通政司,官面上的事情就算了了。
  在这之后,他才安心地办起贾珍的七七大祭,做那哭丧守灵、接待宾客、收纳奠仪等事。
  待到良辰吉日,他才破土出殡,路上又有老亲路祭,也算是贾珍这短短一生中,难得的风光时刻了。
  在把贾珍葬到贾族墓园中后,贾蓉又结庐守丧,做了一副孝顺模样表演给世人看。
  此中种种,暂不细表。
  只说贾敬从玄真观回宁府将养,贾璋时常过去拜访自己这位伯父。
  与此同时,他也在贾敬那里听到了贾珍去世的真相。
  和贾璋猜想的差不多,贾珍这人果真是被贾敬大义灭亲,亲手送去见阎罗的。
  而贾敬痛下杀手的原因超乎了贾璋的想象。
  他本以为,贾敬大义灭亲,是因为贾珍流露出对贾蓉的仇恨与对纨绔生活的向往。
  贾敬担心日后出事,这才提前痛下杀手的。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贾珍这贼子,竟然妄图弑父!
  不过仔细琢磨琢磨,贾璋就寻思过来了。
  也是,这些年来,贾珍能耐得住玄真观的清苦,主要是因为他既胆小,又没有彻底放弃希望。
  他胆小,所以他没勇气自杀。
  即便日子再清苦再难过,贾珍他也没有胆量撞柱悬梁。
  他没彻底放弃希望,那是因为他还怀着等到贾敬去世后,他就回家作威作福的念头,所以心气儿才没断。
  若非如此,贾珍这个膏粱子弟早就熬不住玄真观的清修生活了。
  可问题是,贾敬日日导引养气,身体好得不得了。
  贾珍他根本看不到贾敬去世的苗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