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有故人 第2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竟,竟真的是这样?我居然恨错了人?”采月喃喃自语,她双目失神,像被抽去灵魂一样,跌坐在地。
  不知过了多久,许锦之才听到采月一边哭,一边苦笑,嘶哑着嗓子道出自己的经历。
  当年家中没落,她被罚入军营充当军妓。她在边塞救了一位将军,将军战胜之后,便将她带回长安。但家中妻妾皆容不下她,将军对她也已厌倦,全然忘记当初的救命之恩,便抛弃她。无依无靠的采月只能来到平康坊,卖笑娱人,直到——再次遇见自己心仪的男子。
  “我只是,只是不想再被抛弃了。”采月伏在地上,用尽全力,从嗓子眼儿挤出这一句。
  “被辜负,不去杀辜负你的人,居然去杀旁人。说到底,还是忌惮辜负之人的身份,也心中还对男人有感情。世人都说你聪慧,我看不见得。”许锦之眼中露出微微的厌恶,没有再理会采月,转身离去。
  第三十一章 朝暮(一)
  时至谷雨,万物复苏。
  每年这个时候,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会聚在野外跑马赏春,或是在城内买花斗花。
  吏部尚书刘宴的长媳,向来是个爱操办的,便在自家的后院儿摆了两桌簪花宴。许锦之的母亲刘氏,祖上与刘家算是沾亲带故,自己的儿子同样在朝为官,又得美名,故而刘家待她颇为亲近。这场簪花宴,也邀了刘氏参加。
  回家后,刘氏一直在儿子许锦之面前,夸赞刘宴的小孙女儿知礼懂事。
  “知礼便也罢了,那小娘子眉宇间自有一股浩然正气,像她阿翁。”刘氏说得那叫一个眉飞色舞。
  偏偏许锦之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干脆将母亲的心思戳破,“您不会是存了让那小娘子当儿媳的想法吧?我劝您趁早歇了这个心思。”
  “这话怎么说?你这孩子,过了年都二十四了,满长安像你这样大的儿郎,儿女都遍地跑了,偏你还是光棍一个。刘家多好,听说刘尚书不日就要升宰相,他们家门第高,家风还很正,满长安都寻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清贵人家了。我今日听刘夫人透出的口风,人家对你也颇为满意,并不嫌弃你是个整日跟死人打交道的官呢。”许夫人越说越高兴。
  许锦之直接给母亲泼了一盆凉水,“您也说了,刘家门第高,我是个长安城出了名的光棍,还整日与死人打交道。刘家那小孙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明年夏天才及笄,我比她大了整整十岁,这不是老牛吃嫩草吗?这门亲事,也就是您一头热吧?”
  许夫人急了,“男大不算大,人家刘家都没说什么呢,你倒贬损起自己来了。听娘的,明日你去朝暮阁看看,能不能捡着现成的漏,等来日定了亲,再再去特意定制。”
  提到朝暮阁,许锦之忽然想起那本簿录还在自己手上,奇的是,朝暮阁居然也没派人来催着要,自己忙起案子来,差些忘了这回事。
  拗不过母亲,许锦之答应明日会去朝暮阁一趟,心里想的却是,要将簿录还回去,请邱娘子吃茶,还了这份人情,再顺道问问父亲的事。至于买首饰,回来只说没有便是。
  翌日,刚好是休沐日。许锦之带着簿录登门,却没见着邱娘子。
  “我们娘子访金匠去了,还没回来呢。”看门的小娘子说。
  “那我明日再来。”许锦之道。
  “明日娘子也不一定回来呢。”小娘子又说。
  “难不成你们娘子出了城?”许锦之心道,这邱娘子为了寻访能人巧匠,也是不怕辛苦。
  “应该是,所以还是等娘子回来,您再来吧。”小娘子答。
  “什么叫应该是?”许锦之直接拎出对方话中漏洞。
  “我们娘子出门从不跟我们说去哪里的,也不说去几天。要不然这样吧,许少卿您要是来还东西的,把东西给我就是了。如果是来定制首饰的,就和别人家一样,上楼记录一下要的样式、材质。”毕竟是在朝暮阁见惯大人物的,哪怕是看门的小娘子,和许锦之说起话来,也丝毫不露怯。
  “既如此,这本簿录就交还给你了。”许锦之将簿录递过去。
  俩人交接之时,身后响起由远及近的马蹄声,一声雄壮的嘶鸣过后,一匹高头大马停在朝暮阁门口,从马上翻身而下的,正是大理寺的衙卫。
  “许,许少卿,出,出事了。裴寺卿让我来叫您过去。我去了您家中,您母亲说您来朝暮阁了,还,还好找着您了。”该衙卫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出什么事了?”许锦之心下一沉。
  “东,东市卢记肉行,有人去买肉,结果买到了一块嵌着人指甲的肉块,怀疑是人肉。”衙卫回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