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关山 第171节(1 / 4)
这是一次野外的不期而遇。
两边派出的探哨队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意外遭逢。
突厥百余轻骑,刚刚呼啸着钻出山林,便对上严阵以待的中原骑兵方阵。
漫天羽箭激射对面,仿佛一场箭雨劈头盖脸落下,突厥人高呼疾冲而来!
对垒双方如点燃的火星,瞬间撞在一处,喊杀声响彻云霄。
火星又很快沉寂下去,旷野大风呼啸。
*
前方遭遇突厥探哨的消息,当日传达后方三十里处。
萧挽风勒马站在缓坡高处,下视平原。
以往突厥人不熟悉地形,往往沿着秦岭山脉往南走。山路崎岖,有众多的峡谷沟壑可供伏击。
这次不同,他们受了指引,行军往东南绕了个大弯,避开复杂山脉地界,沿着河东平缓丘陵地带直插而下——
渭河以北三百里,大片平原丘陵起伏,并无御敌的天然屏障。
但天底下并无绝对的康庄大道。避开一个坑,另一条道上有不同的坑。
突厥轻骑这次避开险峻的峡谷沟壑,他们行进的路上便多了山林,多了河。
山林拖慢骑兵行进速度,不利冲锋。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在大片丘陵当中流过。
今年中原多雨,几条主河今年的水流深而河岸广,把大地切割成两块,渡河不易,突厥人不会搭浮桥。
“突厥大军主力距京城三百里。两个日夜快马可到京畿。”
萧挽风沉吟着,缓缓摩挲几下拇指虎口的铁扳指,又松开。
“传信后方,求援中军。”
“洛河边渡口埋伏。等对方过河。”
怀中带着人体温度的薄册子,被他取在手里,翻去末页,在旷野大风中添了一笔。
这是领兵出征的第三日。
第一个“正”字写出三划。
*
城外大军出征的第五天。快马急送军情入京。
“前锋营大捷!”
前线驰回京城的报信使拉起军旗,沿着御街一路疾驰而去,放声大喊:“前锋营大捷!”
“洛河东渡口,击杀渡河敌军千人!溺毙两千余人!”
*
领兵出征的第八日。 ↑返回顶部↑
两边派出的探哨队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意外遭逢。
突厥百余轻骑,刚刚呼啸着钻出山林,便对上严阵以待的中原骑兵方阵。
漫天羽箭激射对面,仿佛一场箭雨劈头盖脸落下,突厥人高呼疾冲而来!
对垒双方如点燃的火星,瞬间撞在一处,喊杀声响彻云霄。
火星又很快沉寂下去,旷野大风呼啸。
*
前方遭遇突厥探哨的消息,当日传达后方三十里处。
萧挽风勒马站在缓坡高处,下视平原。
以往突厥人不熟悉地形,往往沿着秦岭山脉往南走。山路崎岖,有众多的峡谷沟壑可供伏击。
这次不同,他们受了指引,行军往东南绕了个大弯,避开复杂山脉地界,沿着河东平缓丘陵地带直插而下——
渭河以北三百里,大片平原丘陵起伏,并无御敌的天然屏障。
但天底下并无绝对的康庄大道。避开一个坑,另一条道上有不同的坑。
突厥轻骑这次避开险峻的峡谷沟壑,他们行进的路上便多了山林,多了河。
山林拖慢骑兵行进速度,不利冲锋。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在大片丘陵当中流过。
今年中原多雨,几条主河今年的水流深而河岸广,把大地切割成两块,渡河不易,突厥人不会搭浮桥。
“突厥大军主力距京城三百里。两个日夜快马可到京畿。”
萧挽风沉吟着,缓缓摩挲几下拇指虎口的铁扳指,又松开。
“传信后方,求援中军。”
“洛河边渡口埋伏。等对方过河。”
怀中带着人体温度的薄册子,被他取在手里,翻去末页,在旷野大风中添了一笔。
这是领兵出征的第三日。
第一个“正”字写出三划。
*
城外大军出征的第五天。快马急送军情入京。
“前锋营大捷!”
前线驰回京城的报信使拉起军旗,沿着御街一路疾驰而去,放声大喊:“前锋营大捷!”
“洛河东渡口,击杀渡河敌军千人!溺毙两千余人!”
*
领兵出征的第八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