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子也认为此合盟书可以签订,北戎献上的什么马匹,天子通通看不上。但百年来曾有三位公主和亲北上,泪洒界碑,消陨异土,长埋风沙地里,死后孤魂无还。
  那都是出自于宗室的女子,是天子曾经的姑祖母、曾姑祖母,她们曾经为大业换来一时的安宁与太平,其功,应当刻石列传,岂逊于黄沙百战的将军。
  合盟书在北海南岸签订,战事提前结束。
  时彧这一战不仅平定了数十年的北人之患,同时,自增添的条款里,拿到了太子谢煜曾勾结北戎的证据。
  谢煜被废黜太子之位,因其罪无法赦免,天子下令,途谢煜流刑,南至梅州,不得反。
  定罪当日,太后晕在了蓬莱殿,自此后,不吃不喝,已有三日。
  太后曾经也是临朝掌权过的女强人,如今为了孙儿,不识大体,一定要陛下宽宥谢煜这种无法饶恕的罪过,实在匪夷所思,群臣百官都静默无声,就连当初斩钉截铁的坚定太子党,现如今也一个个保持了沉默。
  此时此地,他们虽无雪中送炭,却也不曾落井下石。
  他们是汉人,是汉人,则无法容忍太子为了铲除二皇子党羽,引入外敌侵犯中原的手段。
  这样的太子,绝不是他们可以效忠的明主,现如今太子被废黜,扶植二皇子为储君,便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多年党争落下了最后一笔,那曾追随谢煜,发誓效忠,与谢翊为难最多的老臣,知晓大势已去,而自己也老迈了,是该给新人腾腾地儿了,为首的一监察御史,一中书令,都向陛下递了告老还乡的折子。
  陛下朱笔亲挥,准了二人的奏。
  谢煜踏上流放梅州之路时,陛下手持罪己诏,登上了长安最高的三出阙,在那里,以黄钟鼙鼓,宣读了自己的罪孽,并昭示天下,血气不足,心阳亏虚,此后二皇子代为监国。
  这是退位的征兆。
  彼时,谢煜仍未走出长安。
  当他在城门口听闻,父皇终是要将皇位传给谢翊时,心头一阵荒凉。
  粗而长的锁链拖沓在地面,发出哗啦的沉闷响声。
  他将要去的地方,是梅州那不毛之地,此行千里,山水迢迢,就算能侥幸熬过旅途的艰险,到了那穷山恶水、瘴毒弥漫之地,焉知能否熬得住?
  父皇,从未在意过他的死活。
  他不是父皇心爱的女子所生的孩子,他的存在,终究是碍了别人的天伦。
  谢煜闭上了眼,紧攥住腕骨上缠绕的锁链,在洪钟的嗡鸣余韵散尽时分,一头扎向了巍峨的城墙。
  暮色四合,金红的余晖斜照着古朴斑驳的城墙。
  融化的积雪化作缕缕水痕,从城墙之上蜿蜒而下,至墙根处,在青砖的裂隙里与鲜血交融,汇流坠地。
  旧岁的腊月三十,在万众喜庆的炮仗声中被送走,新年的第一缕春风悄然来临,拂卷过苏醒的九州。
  被晒化的积雪,融成了水迹,深深扎入泥里。
  大地露出宛如麻癫病人般圈圈洼洼的脸,被雪水灌溉的湿润泥地里,明媚的一点青芽破土而出,抖落了一身冰晶,招展处盎然的新绿。
  广平伯府几乎还沉浸在年节的喜悦当中。
  过了初一,少将军就上禁中去了,不但领回了骠骑金印,还带回了一封诏书来,陛下封伯爷为庸国公了,伯爷若是泉下有知,得知少将军如今青出于蓝,替他报仇雪恨,还得了升迁,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吧。
  刘洪素日里是个勤俭的持家有道的管事,刚翻过年,他就想着把家里家外的布置都撤了,东西收起来,明年还可再用。
  时彧知道了,叫来刘洪:“让他们都停。东西不用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