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行人驾着马车出发了,道路泥泞,拉工具的是后面跟着的牛车。虽然慢了一些,胜在稳健。
  姜初转身就开始忙碌了起来,青州城门大开,夜里也不关了,因为有大批的流民涌来。
  有的甚至连鞋子都没有,青州修河道的事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家乡被淹,大家都下意识往青州来。
  毕竟青州县令是出了名的好官,而且青州有粮吃。
  幸好姜初的粮库被屯满了,下大雨的时候,衙门的人都在冒雨抢救粮仓,还有盐仓。这些东西,勉强够撑一段时间。
  而在姜初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闻人图也忙,大雨一停,他就派出军队去救人,现在淮阳城已经挤进很多人,那些跑掉的商人。
  他们的房子,铺子都被安排住满了人,但是,闻人图缺粮,所以他急切的想恢复码头,不然,这么多人,怕会饿死在淮阳。
  而京城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的争吵,祁先生直接在早朝的时候打了杨谙。
  修河道,明明皇帝已经下令了,可是杨谙把持户部,一分钱不掏,才造成如此惨剧。
  皇帝听着大臣们估算的人口,淮阳有可能会死近十万人,他也有些害怕,他在史书上怕是要留下无能的一笔了。
  他就怪杨谙,他是下过命令的,可是杨谙不听。
  杨谙也很后怕,这个罪名他不能背,不然遗臭万年了,所以他推在闻人图身上,是闻人图不修河道,关他什么事。
  然后,早朝直接吵了起来,祁先生被杨谙的无耻言论气疯了,他脱下鞋子就砸在杨谙头上。
  这个早朝是以杨谙被砸晕做结束的,应该不是假晕,孟相特意踩了一下杨谙的手指,人也没醒,头都流血了。
  才下雨的第二天,长清大师就来找太子了,他意识到时间发生了变化,但是上梁河是必须治理的,所以太子早就求得皇帝的圣旨。
  调动人手去潍水了,朗州刺史周莘也主动派出兵马拉着粮食去支援淮阳。
  所以,孔能等人一到潍水附近,就发现已经有人到了潍水了,已经开始治理河道,清理淤泥了,而且都是军队里面的士兵。
  领头的邹将军知道温先生和庄先生是会治水的能人,立刻安排两人去观察。
  青州来的壮汉们也加入其中,但是有了军队,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太子在知道雨停后,也直接调取淮阳周边的物资,就近拉去淮阳,有好多都是杨谙的人,但是杨谙现在病倒了,太子又强硬。
  好多人也只能捏着鼻子送东西,但是也刻意送陈粮,旧粮,甚至有在粮食里面掺砂石的。
  然后敢这样做的官,管你是刺史,知府还是县令,都被先宰了,太子也毫不客气的接手了这些地方。
  杨谙躺在床上,他的额头包着,手指不知道被谁踩了,青紫的吓人,也包着。
  现在对他虎视眈眈的人太多,太子的动作大到他心慌,他意识到,再不做点什么,他的势力要被瓦解完了。
  他顾不得长清大师的批言,说小儿子要在庙里苦修到二十四岁才能入世,才会一生顺畅,飞黄腾达。
  他算了算时间,只要几个月就到儿子的生辰,算虚岁也有二十四了吧!他这样劝服自己,所以他写信去催长清大师,让小儿子回家。
  然后又写信给镇守边关的向将军,让他带着五千精兵来京城。事关重大,特意交代季安用的暗线。
  季安拿着信,又告诉了杨丞科的动作,有可能投了太子了。
  对这个从回来就上蹿下跳的侄子,已经不耐烦到了极点,宗家也是愚蠢,居然被杨丞科说服,走在了他的对立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