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模拟器 第9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人不管是喝醉还是没喝醉都爱写诗,清醒时赠给杨盛的基本都是杨盛写一首传出来,他就写一首同题材的,知道的知道他是喜爱之下而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挑衅。不过这种好歹是比较正常的,像这样的杨盛收到了七首。
  其他的全是柳疏飞在醉酒的时候写的,估计喝醉了的时候也惦记着想杨盛回诗,送过来了一堆奇奇怪怪的诗作。有的是写在树叶上,有的是写在盘子上,有的是写在衣服上,总之什么都有。
  有的人吧,喝醉酒的时候比清醒时更有灵感,喝着酒就能写出千古名句来,但是有的人吧,喝醉的时候写的东西可能就压根没有脑子在身上。
  可能前一句正正常常,后一句突然暴躁,来个‘押韵什么的都去死吧’‘这韵谁爱押谁押’,或者整句里好几个字是奇怪的拟声词,像是什么汪汪汪呜呜之类的。
  大概是有一种脑干缺失的可爱。
  柳疏飞醉酒所作的诗,可能五六十首里面会有一首让人眼前一亮的。
  经柳疏飞这么一抱怨,杨盛倒是想起来那唯一一首惊艳了一下的诗,好像也该是回一下诗,那就回那首吧。杨盛思索着走上春分桥,正看到柳疏飞突然从腰间像是抽出一把剑一样抽出别着的笔,在春分桥的桥柱上即兴挥笔写起诗来,当杨盛走近时,柳疏飞头也没回,突然没头没尾开口说了一句,“杨浅才,你不会想去柳家吧?”
  杨盛驻足,“为何?”
  柳疏飞自言自语一般说,“在下觉得,还是先去崔家吧,柳家说不动的。去崔家的话,最好是直接见崔令公。”
  杨盛目光一凝。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别的来路,柳疏飞确实是说中了他的一些打算。民学这一步属于意外,杨盛原本的打算就从士族入手,而且第一个打算去的也恰好就是柳疏飞所说的柳家,因为柳家在他的打探和了解中似乎是士族中态度相对比较温和的一个。
  至于崔家,则是排在第二。
  说完这句话后,柳疏飞写在春分桥柱的诗也写完了,毛笔一抛往后一仰呼呼大睡起来。
  杨盛在考量过后选择了相信柳疏飞的提议。
  所以就有了他递给崔家的拜帖。
  “杨县令?不知你来见我是有何事?”崔令公听闻杨盛来拜访他时也有些意外,让崔家家主请对方进来,在会客茶室与杨盛见了面。
  杨盛从容地在崔令公对面坐下,“学生杨盛,临芳人,曾在董明潜董师塾中学习,所学乃是阳学,日前忙碌不得空,今日难得有空,特来拜会令公。”
  崔令公听到这个名字,稍微一想就想起来了,神色温和了不少,脸上也有了笑意,“原来你是清德的学生,我倒是许久没有听到清德的消息了,他现在如何?”
  用学派来拉关系,可以说是最有用的一种拉关系的方法了。
  而阳学,作为科举必读的五大学派之一,每一个科举学子都是要学阳学的。
  “董师身体尚佳,去岁学生回去时还听闻董师提起想来照州拜访令公……”杨盛沉稳说完夫子的近况,与崔令公说完这些‘家常’后,崔令公再次问,“那你今天来见我是?”
  “我是来说服您的。”
  作者有话说:
  第127章
  “说服我?”崔令公反问一句, 摸了摸胡子,面上流露出些许笑意,“那你打算如何说服我?”
  “当然是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杨盛仍保持这那谦逊的学生态度,双手相接对崔令公行了一个文人的礼,坐如青松, 不卑不亢,“依令公看,民学如何?”
  民学如何?
  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参与了煽动学子的几家家主面前问,他们想起自家煽动学子对上民学后的现况,估计会气闷地认为杨盛这是在挑衅加威胁,但是崔家并没有参与这件事,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更能看清一些事情。
  比起私塾, 民学当然是有其优势所在的, 对于民学内教的内容,各个士族只要是想知道的就绝对不会有打听不到的问题,更别说民学也没有限制学子把民学内教的东西传出去,识字算学书文这些都是常见的内容, 但是唯独那些所谓的常理, 确实哪一条拿出去都会引起一番激烈争论的东西,什么地圆说, 地月日转动, 更是被士族们嗤之以鼻,当做谬论处理。
  就算有一些看起来是有那么一些道理, 但是这种理论, 在几十年几百年间有人证明出一条那可能还有些可信度, 但是突然一下子涌现出来一大堆,没有一点铺垫,就很难让人相信这些不是编的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