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黛玉拈起铁签,随手把自己手里那串递到姜璟手里,姜璟也不嫌弃,接过来吃完了。
  田嬷嬷面色平静,可心里却掀起惊涛骇浪,姜璟竟然那么自然吃完黛玉吃剩的东西。
  姜府自然不缺这点吃的,这只意味着俩人的关系很是亲昵。
  说是吃烤肉,但黛玉也只是浅尝辄止,主要是姜璟在吃,厨房也知道,给黛玉备了热粥和几样小菜。
  黛玉用勺子搅着粥,和姜璟说道:“这小米是山西产的,比京里产的要好吃些。”
  “我尝一尝。”
  当着丫鬟婆子的面,黛玉不好意思如他俩私下那般,将自己勺子给姜璟用,而是让丫鬟盛了一碗。姜璟喝下去,觉得身上暖呼呼的。
  俩人说了会闲话,姜璟便要准备出门。黛玉把他送出门,才回到房间里午休。
  第122章 打倒一片的姜夫人
  赵彬生辰那一日,姜璟和黛玉掐着时辰乘着马车过去了。赵府张灯结彩,宾客如云,很是热闹。
  黛玉和姜璟笑着说道:“宣府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过来给赵巡抚庆贺了。”
  姜璟笑道:“都在他手下讨生活,能不过来讨个好彩头吗?”
  黛玉微微颔首,入了大门后便和姜璟分开,她的马车直接驶入二门。
  赵潇的妻子宁氏领着丫鬟婆子已经等候在二门,见着黛玉立马迎上来,和黛玉见过礼后,才挽着黛玉进了垂花门。
  黛玉到花厅的时候,时间掐得刚刚好。
  但从这一点,宁氏就不敢小看了黛玉,她也是大族之女,自然懂得宴客的规矩,一般地位尊贵的人都会等人来的差不多,又没全到的时候来到。这事说起容易,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必须得安排随车的嬷嬷打探前面的情况。
  黛玉头次出门就游刃有余,可见她不仅常出席这样的场合,也可见她很会调理下人。
  宁氏心里想着,面上和黛玉寒暄几句,便进了花厅。黛玉今日穿了一件大红缂丝蝴蝶葡萄长褙子,衬得肌肤如雪,掀开帘子那一瞬间,便吸引了众人目光,厅内有一瞬的安静。
  宁氏笑着说道:“这是姜参将的夫人林氏。”
  有人立马上前笑着给黛玉打招呼,宁氏一一给黛玉介绍。黛玉记性不错,把人都记住了。
  宁氏不可能长时间待在花厅,她还得去看看外头宴席,和黛玉告了罪,便离开了。
  黛玉才抿了一口茶,便有人拉着黛玉聊天,“我们正说着京里时兴的首饰,正想找个人问问,可巧姜夫人是京中人,给我们参谋一下吧。”
  说话的是宣府知府夫人杜氏。宣府虽是九关,朝廷在这里设了府,隶属于直隶省,管辖着三州七县。
  杜氏年纪三十几许,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马上就要成为婆婆了,但身段极其纤细,保养的极好。杜氏出身江西大户,耕读世家,出了不少进士。
  黛玉在江南的时候,就听说过杜家,见到杜氏朝她释放善意,黛玉自然投桃报李,笑着说道:“杜姐姐说的是什么样的?”
  “城中的银楼送来了花样子,竟然差不多,都是岁寒三友的,想着问问林妹妹,是不是京里流行这样的。”杜氏也改了对黛玉的称呼,换了个更亲昵的。
  “永平郡主及笄的时候,太后娘娘特意赏了一支多宝岁寒三友簪。京里人觉得极其雅致,就流行起来了。”黛玉和杜氏解释着。
  杜氏还有些不解,黛玉又补充一句,“永平郡主是在太后膝下长大的,太后很是疼爱。”委婉解释了簪子的贵重,也解释了为何京里有人效仿。
  杜氏对黛玉更谨慎几分,黛玉言辞透露出在她京里交际很广,和宗室女也有联系。
  “林妹妹手上的镯子是京里的吧?”又有人问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