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国工匠的手艺,向外能够输出带回来的利益,才是最好用的一把刀。
  “我朝工匠分坐匠与轮班匠,坐匠常驻京师,每月却也要上工十天,轮班匠三年一班赴京师,输作三月,同属义务,而没任何报酬,往返于途中所花费的时间,盘费皆自己承担,更耽误了正常的生计……
  而‘凡军、民、医、匠、阴阳者诸色户,许各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之罪,仍从原籍’,匠人世代不得改业,更无法向农户一般还能科举入仕……①
  如此以往,普通的匠人生活难以为继,便有了逃亡各处的匠人,而这些匠人一旦逃离了大燕,给其余诸国带去的,便是我国先进的技术,当我国的产品不再唯一,质量不再占据优势,与其余国家的通商,收益只会愈发的减少……
  士农工商,农人耕种,养活国家,工匠虽比不得农人,但依旧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劳力,给国家创造财富,劳苦功高,臣请陛下,为工匠之生活计。”
  林如海又将这些年,通过工匠的收益,在外贸中赚钱的钱财给列了出来,将工匠逃离到的某些小国的所带来的利润,给做了一个对比,在数据面前,工匠所能带来的利益,明明白白。
  其次,林如海如今作为户部侍郎,户部本就掌管着户籍,户部这些日子,可没少查到底有多少匠户外逃。
  在林如海等人的诸多准备下,事实胜于雄辩,工匠的待遇,该有改变了。
  当然,也有反对的。
  “林大人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只是林大人可有想过,工匠与农人不同,工匠靠的是技术的代代传承,除了亲生父亲,谁愿意把技艺倾囊相授?便是师父,不也是要留一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