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市井人家 第11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是。”玉姐儿给她解释,“大凡有些上进心的东家都要关注酒楼的后续经营,自然不能由着性子花用,旁的不说,我们跟米行每日里都要结算,这都要现钱结算,还有买菜、买肉,铺子租金、人员薪俸、餐具损耗……都是左手倒右手,好容易有些进项,还要拿钱出来琢磨新菜式,开新酒楼,哪里那么多钱挥霍?”
  这院子是四合院的形式,以前住过两兄弟所以被砖墙分割成前院后院两部分。
  叶盏便收拾了一下前院,将里面多余的家具都搬空,清扫干净之后搬入了几张干净大餐桌。再里面放入各种厨具。
  金哥儿和银哥儿帮着往里面搬家具,此时看出了端倪:“妹妹莫非是要再开一个店?”
  "不是再开一个店,而是要做一个中央后厨。"叶盏琢磨着回答他们。
  "中央后厨?那是何物?"叶家人齐齐惊讶,没听过这样的名词啊。
  “我们现在备菜不是在酒楼后厨有专门的区域吗?可是随着我们业务范围的扩大,原有的区域便不够用了。”
  玉姐儿想起酒楼后厨,原本在后厨东侧一长条区域都是洗菜切菜备菜的区域,然而由于扩大了道观的业务,原本的区域就不够这么多人劳作了,便又在旁边增加了一块:“的确如此。”
  “所以我租赁了这个房子,前面做中央后厨,负责酒楼和食肆、盖浇饭、女道士道观所有菜品的洗菜和切菜。到时候统一配送。”
  这是后世连锁店最常选用的中央厨房制度,叶盏作为大厨坚决反对预制菜,但也认可提前洗菜和切菜能提升效率。所以她决定将备菜和做菜之间时间间隔控制在一小时之内,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不会让原材料变质,影响食物口感。
  叶盏想得很清楚,酒楼和女道士观就在中央后厨旁边,切好后拉过去不过十分钟路程以内,所以不涉及原材料运输保鲜的问题,就不用担心现代保鲜技术无法应用。
  食肆毕竟在城区里,虽然有梁河船运方便,但毕竟涉及食品安全,就洗胡萝卜、萝卜这样不容易坏掉的食材,半小时内送过去不影响新鲜度。
  等伙计们适应了中央后厨的操作方式,还可以给她们培训蛋糕的提前备料,将蛋糕脚店的效率也提升上去。
  “妹妹啊,你这法子固然好,可是你想过没有,我们现有的后厨完全能满足店里的需求了。”玉姐儿挠挠头。
  酒楼里虽然有时候会忙些,但应付日常绰绰有余。
  不过妹妹总是做出对的决策,所以她想问问妹妹到底又有什么新点子?
  第109章
  第一批乡下小娘子们初来用了好些时日来适应汴京生涯,第二批却容易些,先来那十四个小娘子叽叽喳喳带新人:“这是牙刷子和牙粉可以刷牙。”“这是澡豆能沐浴。”,还热心带她们去香水行:“不然会把乡下的虱子带进来。”
  第二批的小姑娘们怯生生看着新世界,热气腾腾的雾气中女子们脱得精光,白花花一片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当即吓得缩了回去:“这可不成”,却被第一批的先辈们笑吟吟摁回去:“洗干净了才好开始新日子。”
  还开导她们:“洗一回你就知道好了,上回那个谁也不愿意洗,哭天抢地说要去地府喝洗澡水,谁知现在两天一次比谁都洗得勤。”
  被她们取笑的小娘子也不恼火,反而跟着帮忙剥衣服:“赶紧洗了带你们去买衣裳买头绳发梳。”
  这下小娘子们都激动起来:“新衣衫?首饰?”头绳发梳对穷人家孩子就算是首饰了。
  “那还有假?”都是过来人,自然知道大家心里想头,“不过上回我们的衣裳是师傅买来送我们的,你们的却由我们来出钱。”
  酒楼里生意好,她们这一批小娘子们手里也跟着银钱宽裕,日子久了除了个别老实的全额寄给老家,那些脑子活络的都已经自己私藏了不少,闲暇里拿着铜钱逛汴京:
  吃小摊上的槐叶冷淘、结伴去逛州桥夜市,你捧着一杯饮子甜水、我嗑一把旋炒银杏、手里拎一提溜香药果子罐子党梅,口里评论着街头巷尾的八卦逸闻。
  脸上有痘痘的去买张戴花洗面药家的洗面药粉,也敢去枣王家金银铺踮脚看人家店里的金银首饰,盘算着等自己攒攒钱也能买一对塞耳朵的银丁香戴一戴。
  不过短短几个月,原本的乡下丫头如今已经变成了正儿八经的汴京小娘子。
  这批小娘子还记得叮嘱后辈们学会藏私:“把工钱说低些,别跟家里什么都说。”、“要是家里待你好你再把钱拿出来,若是家里指望送你出来当摇钱树,你须要早早为自己打算。”
  有了她们帮忙,叶盏和玉姐儿甚至都没怎么费大力气引导第二批小娘子们。那些小娘子适应得很快,第二天就各个干净衣服整洁,说话也开始慢条斯理学起了汴京口音。
  “难得先头那些小娘子们还愿意拿钱出来给妹妹们置办东西。”宓凤娘很欣慰能少出些银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