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十三行女老板 第9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他就是想。
  八十年代是新旧观念交替的时代,人们对婚姻的观念不再是相看合适就组成一个搭伙过日子的小家庭,从“处对象”过渡到“谈恋爱”,虽然婚前交往相处的这段时间变长,但这时候的青年人们观念仍然带着旧观念的色彩,谈恋爱也是认认真真的朝着结婚的目的前进。
  江遇认定了周知意这个人,觉得她哪儿都好,喜欢得不行,他就是想和她结婚,只要工作一停下来,他就无法控制的想。
  他老家村子里的男青年结婚向来都是准备一套房加两百块钱的彩礼钱。
  房子要买,钱也要越多越好。
  还有呢?
  其他的江遇就不太了解了,他也没什么亲人可以询问,只能去问热心肠的大姐冯桂敏、问电器行里的潘升、问电子厂里相熟的工人们。
  “结婚需要什么?我和老高69年结婚时是主张’三十六条腿‘,一个衣橱、一个柜子、一张桌子、4把椅子、一张床,总共加起来三十六条腿。”冯桂敏大咧咧的说完,眼睛一转,立刻想明白什么,玩笑般问江遇,“想结婚了?”
  江遇不好意思的点点头,“桂敏姐你先别和意意讲,我年龄还不到,而且这事我想总要准备充分才能和她提。”
  冯桂敏乐呵呵地一口应下,“好,我知咗啦,帮你保密。”
  “不过现在早不是’三十六条腿‘了,人们生活水平变好了嘛。”冯桂敏继续说着,“我记得前几年我二姐的儿子娶媳妇,就已经变成’四大件‘了,指的是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
  江遇默默记在心里,“三十六条腿”其实代表的是家具、“四大件”是电器。
  家具要有,电器也要有。
  “哎,’四大件‘那都是最基本的。”潘升一副了然的模样,虽然他本人还是个单身汉,“你问我可算是问对人了,我姐去年刚结的婚。”
  “’小车迎亲‘也是彩礼的一部分,怎么也要租两辆婚车来接新娘子才像话,还有婚宴,必须办得热热闹闹的才行,不然我家的好女凭什么嫁去别人家。”
  江遇赞同的点点头,默默记下,要有车、还有婚宴。
  “不过我不建议你考虑凤飞酒楼,我姐结婚就是在那儿包了八桌,菜可真是又贵又难吃。”潘升嗤之以鼻,表情很是嫌恶,“我姐夫也不知道提前试试菜色,弄得好好一个喜事、大家都没吃好喝好,洞房花烛夜小两口先吵了一架。”
  江遇唬了一跳,“你等等,我找纸笔记下来。”
  潘升从开票的抽屉里找出一张空白的纸,又从桌上拿了支笔递过来。
  “多谢。”江遇接过纸笔就刷刷写下。
  「婚宴要提前试菜!」
  这行字前面还被他打了个星号,着重强调。
  风雨电子厂的工人们又补充了不少。
  “喜糖,还有时兴的婚纱照,这两年又流行起什么’度蜜月‘!年轻人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传呼机生产线第四组打螺丝的一个工人忍不住倒苦水,掰着手指头数着,“喜宴60元一桌,订了五桌;喜糖每个亲戚朋友都要发上一份吧,这就两百块钱没了;在出租车公司租了两辆苏联的拉达车,又是60元;拍婚纱照50元;家具、电视、床、被褥乱七八糟的加起来也有小两千块钱了,再加上女仔说想看看西湖,和我儿子两人去了承平市’度蜜月‘,又是五百块钱;好在我大儿子他单位有分房,每个月房租只要一元多……”
  老孙头操持一个儿子结婚就几乎掏空了家底,关键是他还有个两个儿子还没结婚,所以年初大儿子结婚后,他听说风雨电子厂招人、一个月工资九十元后,麻溜的辞去了原本工资更低的工作,来此重新当起了“新工人”。
  江遇刷刷在纸上速记着,补充要点——「喜糖、婚纱照、度蜜月」。
  老孙头感慨一句,“果然还是要计划生育啊。”
  孩子真的不能多要,一个刚好,他要是只有一个儿子,现在哪还用得着再就业,早待业在家颐享天年了。
  第四小组的小组长李强壮在一旁从鼻孔出气,哼了一声,“还不是现在女的攀比心太强了,我们那时候结婚哪用得着那么多钱,我和我媳妇结婚就是请亲戚朋友在家吃了一顿饭,什么’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的,统统没有,那时候没钱也没票的,哪里买得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