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秦楚双雄斗(8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义果然老奸巨滑须臾工夫就让项羽地位置定了下来。
  “太好了我这就去与我宋、桓两宗的朝臣们通个气去明日就看那项羽小儿如何哭吧!”桓楚大笑。
  楚国王宫议事殿。
  上百名楚国官员在议事殿内静静地等侯着楚王地到来不时的有交好的官员低声交换着对时局地看法做着只有彼此间才懂地手势。但宋义、桓楚、项羽、范增、项伯五人却默然无语一脸平静地看不出什么。
  不一会儿忽然间有一声尖厉的声音传来:“大王驾到——!”
  众朝臣连忙拜伏在地恭声道:“大王万福!”年青的楚王熊心从殿门走入穿过群臣形成的长廊登上王座。
  “各位爱卿”楚王一脸地悲伤之意:“联昨日惊闻上柱国大将军于广陵前线遇难我军亦大败而溃心中不甚哀伤。项大将军一心国忠直不阿今日战死不仅仅是寡人地损失也是我楚国的损失。天妒英才可叹啊可叹!”
  虽然熊心对项梁把持朝政也比较不满但是中国人一向有对死者既往不咎的美好传统所以倒也不介意多多赞美项梁几句!
  项羽头扎孝巾身穿孝服一脸恰然地出列道:“大王臣之叔父为国力战而死已尽人臣之道。叔父无子但待臣有若亲子所以臣亦须尽父子孝道。请大王准允臣统领大军为叔父报仇为楚国雪耻!”
  项羽说得虽然比较隐晦但其实就是说:我想子承父业继续掌握兵权!
  “这——!”楚王熊心面有难色地看了看宋义显然不想将军权继续交给项氏一门。毕竟项梁虽然以前也对楚王比较敬重但实际上却将楚王架得只剩下了个空架子这样的日子熊心是无论如何不想再过了。
  宋义一看楚王为难赶紧前来救场出列道:“大王项少将军孝义可嘉为项大将军报仇之事肯定要做但不是现在。因为现在朝中群龙无当先推选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安抚众心然后整顿兵马再与秦军决战不迟!”宋义其实就是就是在拐角抹角地说明项羽现在还不够格统帅大军。
  “嗯不错!各位爱卿看何人适合继任上柱国大将军一职?”楚王是赶紧顺坡下驴一脸正色道。
  便有一名朝臣出列道:“大王项少将军系出名门自小深受项大将军教诲无论文韬武略皆是最佳人选更可子承父职稳定军心日后说起来也是一段佳话!”这是项氏一党的人物说地话让项羽心下暗喜。
  话音刚落。就有一名朝臣蹦出来道:“不可上柱国大将军一职乃是朝廷第一重位理应由贤者任之岂可搞父死子承这一套。要知道这朝庭可是国家的不是他项氏一门的!”这又是宋、桓一党的人物了。
  又有项氏一党朝群臣驳斥道:“搞不搞父死子承这一套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项少将军治军严谨、深通兵略而且武艺群、勇冠三军这朝中有何人能比项少将军更适合此职!?”
  “当然有!”说话的是桓楚的亲族桓顺:“要想当得上柱国大将军一职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威望无威望则难则众心;第二、兵略。无兵略则难以胜敌;至于武艺勇否应不在考虑之列毕竟柱国大将军又用不着做那匹夫之勇。而要论到威望朝中最高之人当数宋大将军宋大将军系出名门乃四朝老臣德高望重有谁能与之相比!?要论兵略宋大将军在先朝更是屡次为将虽不如项燕大将军那般威震天下。却也是我楚国数十年来威名赫赫地老将总比某些黄口孺子知兵多吧!所以臣以为上柱国大将军一职理应由宋大将军继任。而且宋大将军早为下柱国大将军此时接任项大将军一职。也显得名正言顺、理所当然!”这桓顺将宋义的优点一一列举还挑衅似地看了看项羽。
  项羽大怒双瞳目倒竖顿时手按剑柄。有作之意。范增大慌连忙目视项羽摇头示意。项羽强忍愤怒冷哼一声。不再理会桓顺。
  而随着桓顺地这一番话抛出来宋、桓两个名门的子弟、臣属以及见势不好顺风倒的朝臣们纷纷出列力荐举宋义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只可怜原本项梁在时应者云从现在项梁一死愿为项氏效死地朝臣只有十之二三被宋、桓一系的朝臣压得回不过嘴来一副势弱力孤地模样。
  项羽见状心中十分落寞:“真是墙倒众人推啊想叔父在时那时何等的威风!”
  楚王熊心见殿中吵得厉害不仅吵得自己头晕眼花甚至看看还有动武的架势连忙挥了挥手道:“各位爱卿安静一下安静一下!”
  楚王话了众朝臣不好不给面子只好各自归位渐渐静了下来。
  见殿中安静下来楚王熊心一脸正色道:“寡人刚才听了各位爱卿所言大部分人还是支持宋义老将军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那么寡人就从善如流就此任命宋老将军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另外裨将军桓楚则接替宋老将军下柱国大将军一职这样也显得合理一些!”
  “臣宋义(桓楚)谢大王厚恩!”宋义和桓楚虽然心中欣喜但面上却是一副恭敬、感激地模样。
  项羽见上柱国大将军一职无望心中十分失落看了看范增。范增会意出列道:“大王既然如今裨将军一职空缺那么不妨让项少将军担任此职协助宋大将军和桓大将军处理军务而且日后也可以有能力为项大将军报仇请大王允准此孝义之请!”
  楚王闻言犹豫了一下说实话熊心还是对项梁将他从平民中寻出、立为楚王心存感激地而且和项羽毕竟名义上还是亲戚现在项梁一死也不好太苛刻项羽否则传扬出去恐有‘鸟尽弓藏、免死狗烹’之嫌便想应允。
  宋义对熊心何等熟悉见楚王的神色便知楚王想应了此请连忙出言道:“大王且慢!上、下柱国大将军两职虽是我军最高统帅但平时一般只处理一下大体的军务不常驻军中实际常驻军中带兵的却是裨将军所以一般裨将军一职都选择战功卓著者任之否则难服众心。现偏将军刘邦勇武过人战功卓著不仅破魏豹于陈郡现在更已攻占魏国全境俘魏咎、魏豹等人战功虽不及已故项大将军却已是朝中之所以老臣认为裨将军一职非刘邦担任不可!”
  宋、桓一党一听便知宋义心意:县官不给你项羽。县管也不给你项羽。连忙纷纷出列道:“不错刘邦将军自出征攻魏以来屡立大功却一直未赏现若不有所表示恐冷了功臣之心。尤其在此国难之际更须笼络功臣所以臣等恭请大王任命刘邦为裨将军!”
  一时间宋、框一党又将项氏一党地反对声音淹没。
  楚王熊心见状已然知道老师宋义的意思。于是顺水推丹道:“不错刘邦将军有大功于国不能不赏寡人便顺应众臣之意命刘邦为裨将军以示赏赐!”“大王圣明!”宋义等感紧拜呼把此事铁板订钉下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