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恪,”赵倬写了一副,停笔,看向小弟道,“你说童子军征召?”
  赵恪笔下不停:“想让小琛去?”
  “嗯,”赵倬道,“够格吗?”
  小弟带着儿子也训练几天了,赵倬想听听他的评价。
  赵恪朝外瞅了眼:“少了点冲劲和决断,可以走文职。”
  “小琛过完年也才13岁,”赵儒生不认同道,“你这定论下得太早了,男孩子18、20多岁,还没定性的多了,要不然怎么有个成语叫‘大气晚成’。”
  “18岁还没有立志的,再大些,能有所成就的只占少数,”赵倬道,“更多的是一事无成吧?”
  赵儒生:“孙钢铁不就是30岁才当兵……”
  “爸,你这例子它立不住脚,”赵倬道,“首先,现在的社会跟他那会儿不一样;其次,小琛所受的教育和世界观……”
  “停、停!”赵儒生算是看出来了,在孙子的教育上,哪个他也插不上手。丢下裁纸的小刀,他上楼道,“想怎么着,你们看着办吧。我看看你妈去。”
  赵恪冲他哥翘了翘大拇指,加快了书写的速度,“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小琛也不是不可以冲锋在战场的第一线。只是,他是下一辈的领头羊,我觉得他要做的是稳定在大后方。”
  赵倬一震,没想到在有了赵瑾等几个优秀的孩子后,小弟还把自家的赵琛看得这么重。
  赵恪写好一副放在一旁晾着,回头拍了拍大哥的肩,笑道:“领头羊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你告诉小琛,便是各方面都是最优,他也极有可能随时被下面的弟弟顶掉。”
  赵倬与厨房出来的妻子对视一眼,齐齐看向门外,学习的有一段时间了,参加过校合唱团的赵琛,正配合着赵瑾,带着大伙儿整体过一遍呢,“放心吧,大哥永远就是大哥,我是、我家赵琛自然也是。”
  “嗯,”赵恪把笔递给喻兰,“大嫂过来写吧,我看看小梅的衣服洗得怎么样了。”
  “小梅剪纸剪得好,我留点红纸,”喻兰接过毛笔道,“等会儿让她剪些窗花。”
  赵恪“嗯”了声,抬腿出了门。
  苏梅已经洗涤好了,就差晾晒。恰好孩子们一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也到了,苏梅把衣服交给赵恪,擦了擦手,折了根手指粗的木棍,当指挥棒。
  等孩子一曲终了,鼓了鼓掌,又说了哪里不足,然后,指挥棒一挥,“来,再过一遍,若没问题,”苏梅看着孩子们笑道,“你们就抱着乐器去小花园给晒暖的爷爷、奶奶,唱几遍,练练胆。”
  “妈妈,小瑜儿不用练胆,”小瑜儿拍拍胸脯,骄傲道,“我贼厉害了!”
  是!自家的四个孩子和赵琛兄妹完全没问题,随时都能上台,可赵璋和孙家叔侄就不行了,一唱歌声音就发颤,特没自信,“你不想听听大家的掌声和夸赞吗?”
  “想!”
  “那就对了。”苏梅一挥手里的棍棍,“来,一条大河……唱!”
  稚嫩的歌声伴着乐声在小院里回响,秦淑梅在二楼的阳台上看得可乐:“小梅就会教孩子。”
  赵儒生看着另一边晒衣服的小儿子,心里贼不是滋味:“小恪以前哪洗过衣服,做过家务啊!这次回来倒好,样样精通。”
  秦淑梅白了他一眼,抓了把瓜子在手里慢慢磕着,懒得理他。
  连着过了几遍,歌词、调子都没问题了,苏梅才放了孩子们出门,让他们去小花园再唱几遍。
  小黑蛋欢呼一声,不往院外冲,先跑进屋拿了把拆下来的小炮和一盒洋火。
  赵瑾几人看得心动,觑了眼苏梅的脸色,见她没有阻止,一个个地抱着乐器进屋,各拿了几个小炮装在兜里。
  “小琛、小璋,”苏梅叫住跑在后面的赵琛、赵璋,“你们俩一个是大哥,一个是二哥,要看好弟妹。点炮可以,但要注意安全,别直接拿着洋火点,看能不能找根长长的易燃的树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