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景辰:“严侍郎老毛病又犯了,无凭无证便信口开河,在下想说得是孙二牛既无造谣前科,也无造谣的动机与意图。
  首先,诸位不妨设身处地,想象一下孙二牛当时所谓造谣的场面,当时背景是恒祥居因食客吃出苍蝇一事传出诸多丑闻,闹得沸沸扬扬,其他丑闻真假不做评判,吃出苍蝇一事却是众目睽睽之下发生,恒祥居无可辩驳。
  所以恒祥居一事非凭空捏造,乃事出有因,各种言论真真假假短时间内迅速发酵,莫要说孙二牛这般大字不识的厨子,便是各位又有几人能分辨出这些言论中那句是真,那句是假?
  可见,此事普通人难以分辨别真伪。
  再者,孙二牛发表言论之时,此事已经发酵几天,他的言论是基于当时主流观点,并非个人恶意捏造。
  在下以为,当时情形,京城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此事,孙二牛不过是在与人的正常交往中随大流而已,他只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他的目的只在于讨论,而非故意散播。
  综上所述,孙二牛既无造谣历史,亦无造谣意图,且情有可原,恳请各位大人维持律法公正,从轻发落孙二牛。”
  严侍郎眼见形势越来越不利于施国公,他本想说“你又如何得知他不是受人指使?”
  可被宋景辰挤兑几回,他谨慎了,转念一想,自己也没有证据证明孙二牛受人指使。
  若是孙二牛在自己手里还好,有的是手段叫他招供,可偏这等案件归京城府尹受理……
  严侍郎正想着如何开口,就听宋景辰又道:“若孙二牛不能得到公正处理,在下担心以后京城中人人自危,若要看谁不顺眼,便直接给人扣上一顶造谣诽谤的大帽子,岂不是乱套?
  诸位大人,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忙碌一天,既无钱饮酒作乐,亦无闲工夫茶楼听曲儿,便是他们茶余饭后插科打诨,聊天乐呵的权利也要被限制么?”
  是啊,你们堂上这些大人物吃香喝辣,要啥有啥,凭什么俺们老百姓乐呵两句都不行了,这世上还有公道吗?
  这几乎是堂外听审老百姓的共同心声,他们人人共情孙二牛,亦人人都是孙二牛,孙二牛是无辜的,他们亦是无辜的。
  人群中的赵敬渊朝身边随从使了个眼色,那随从微微点头,随即大声嚷道:
  “好!说得好,景辰公子说得太好了,孙二牛无罪!”
  有人带头,外头人群压抑的情绪瞬间炸开,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喊:“孙二牛无罪!孙二牛无罪!……”
  他们在为孙二牛发声,更是在为他们自己发声。
  不说堂下声浪如潮涌,却说堂上三位,都是倒吸一口冷气。
  前面还好,堂上三位只能说宋景辰把律法研究透透的,巧思能辩。后面几句直接叫几人后背发凉——
  孙二牛一案判决结果的影响,远比他们想象中要大得多,它不是影响宋、施两家,它影响到的是整个京城的安定。
  普通老百姓能懂什么,他们不懂你这案件里到底多少个弯弯绕,他们看到的结果便是孙二牛说了两句人人都没当回事儿的闲话便被定罪了。
  若是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还罢了,偏偏不过是随大流,议论区区一个酒楼的饭食不干净。
  这种舆情的影响不可不重视,就如宋景辰所说,老百姓们若是一点乐子都没有,京城里就该有乱子了。
  所以说,宋景辰前面一大堆铺垫不过是给他们三个找台阶下,最后这句才是重点!
  仅凭这一句,他就可以为孙二牛翻案了。
  这个时代,老百姓告状的少,翻案的更是几乎没有,宋景辰不光为孙二牛翻案,他还字字句句为普通百姓发声,人群中有些人甚至热泪盈眶,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理解。
  宋景辰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施国公针对他的谣言不攻自破,人人都有眼,眼睛会看;人人都有心,心会感受到。
  宋景辰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那些证人的态度,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施国公拍马不及的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