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太子大婚(4 / 7)
“可怜我的女儿,嫁给你们家倒运的儿子!别人都跟着皇帝打天下,就他去跟什么韩宪王!跟就跟吧,还把我女儿命弄没了!我的孙子呢?是我女儿命换来的,让他跟我们回家!”
苗姐儿纳闷,用她几岁的小思绪想:“他不在自己家吗?”文王打个哈欠:“你看懂了来告诉我们。”和苏固若挤眼睛笑。
曹家门里,曹老太爷气得快站不起来,曹二老爷劝他:“让人去报官了,马上有人把他们带走,父亲不要生气才对。”
曹守过走进来:“祖父,那是什么人家?”
“与你无关!”曹二老爷先训斥他。曹守过没意思,跑到后院生闷气:“京里不好玩,不如在家!”在家只有祖父训自己,在这里二叔训自己,二叔家的兄弟不和自己玩,总带着瞧不起的滋味。
他回想城门上见到的忠孝王,苏郡王听到自己是父亲的的儿子,那面色明显一冷。曹守过大了,会思考,犹豫不决:二叔是父亲的弟弟,怎么二叔倒当官,父亲却早早死去?家全归二叔了。
坐得闷,就往后门上去。见几个兄弟们在后门上:“祖父父亲不让你偷出去!就知道你会出去!”
“我看看热闹也不行?”曹守过生气地质问。
曹家二房里兄弟鄙夷:“还不是怕你学坏!”曹守过火了:“你们说什么?”二房里兄弟更凶:“怕你像你父亲一样学坏!”
“我父亲?是这样称呼的吗?那是你们大伯!”曹守过当胸揪住一个,往正房拖:“去见祖父,去问问二叔,你们应该这样说话?”
二房里几个兄弟一拥而上,曹守过没有力气,松开手,揪住的那个兄弟往后面摔倒,大家一起叫:“你打人。”
一起跑到正厅上嚷:“他打人。”见厅上来了客人。
两个气度不凡的男人,一个儒雅斯文,一个面如冠玉,正和曹老太爷、曹二老爷说话。小兄弟们一起进来,曹二老爷板起脸:“有客人在,全下去!”
曹守过不怕他,上前几步气势汹汹:“祖父,二叔的儿子不喊我父亲大伯,这是什么道理?”曹老太爷还没有说话,一个男人笑了,放下手中茶盏:“这是守过吧?过来过来。”
“是他,”曹老太爷笑眯眯:“守过,快见过你蒋家伯父和谢家伯父。”
曹守过过来,蒋延玉和谢承运揽过他细看,都点头微笑:“像,太像文弟。”曹老太爷听他们说长子,有些伤心:“是啊,打小儿就像文弟。他大了,我自己给他开蒙念了两年书,听说京里国子学里老师好,再者我年纪大了,需要儿子照顾,就带他来了。”
谢承运道:“可见过皇上?”
“我是想见见,还想见见太上皇,又怕他们不愿意啊。”曹老太爷叹气。蒋延玉微笑:“不妨事,过年我父亲和太上皇饮酒,还说到您。在江南时我们通家好,到京里也是一样的好。”把曹守过脑袋摸了一遍又一遍,又道:“闹的人知道他进宫去,也就不敢来闹了。”
曹老太爷使个眼色,蒋延玉和谢承运明白。两个人分别给了两百两银子当见面礼,让曹守过出去,问曹老太爷:“一直没让外家的人见面?”
“他的外家,兵乱时败了家,流落外面多少年。隔不上几年,就来找我,我不让见,他们又跟到京里来了。”曹老太爷提到就生气:“他们养的好女儿,生生的把我儿子命送了,把我女儿命也送了!不能见!”
蒋延玉劝道:“骨肉亲情,见见也无妨,只是不给他们教导就是。”曹老太爷苦恼:“我烦就烦在这里,他们每一回来,就闹事,要带他走,以我看,是想讹钱罢了。本来是亲家,他们穷了,我应该帮几个,家中也有。只是我还生气,就从没有问过。”
“找个人去问问,想要钱,帮上一些,打发他们远远的去吧,不要耽误守过。”谢承运这样劝。
外面家人回来:“二老爷,那些人见到衙门的人就走,衙门的人问我们追不追?”曹二老爷摇头:“算了吧,以后他们再来,只要不闹,就回我,我见一见。”一样的嘘唏:“也是守过的亲戚。”
曹氏父子一起不快,蒋延玉和谢承运也难高兴。对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蒋延玉道:“他们进京一回,不会只闹一次。不然,让守过去我家里住几天,你们谈好了我再送他回来,也就便带他去见皇上。”
“好好,那太好。”曹老太爷就是心中别扭,不想让曹少夫人娘家见到守过,这就答应。叫出曹守过交待几句,让他去蒋家做客。
曹守过不喜欢二叔家的兄弟们,对去蒋家很喜欢。当时就跟着走了,有两个稳重的人跟去。蒋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蒋信之,一个叫蒋益之,年纪相差不大,三个人见面很亲切。到晚上,谢承运和当年的谢少夫人,现在的谢夫人带着自己两个儿子来陪他,约好明天带曹守过京里玩。
第二天,蒋延玉进宫去见萧护,蒋谢四公子和曹守过出门,不坐车:“走走就到,第二个景点我们雇轿子。”
曹守过觉得脑后生风,一回头,又见到那个灰衣妇人,这一回她面上恨意更浓,而且对曹守过点头示意,转身离去。
曹守过怪异了一天,不时回头再没有见到她。当天回来他也不说,蒋延玉对他很好,告诉他明天进宫见皇帝,又让人往曹家送信,让人送他去睡。
曹守过单独住一间,和蒋公子们是隔壁,曹家来的人睡外间。他睡不着,起来推窗户看月色,四处寻找。看看三更天到,月大如银盘,墙头上多了一个人,正是那个灰衣妇人。 ↑返回顶部↑
苗姐儿纳闷,用她几岁的小思绪想:“他不在自己家吗?”文王打个哈欠:“你看懂了来告诉我们。”和苏固若挤眼睛笑。
曹家门里,曹老太爷气得快站不起来,曹二老爷劝他:“让人去报官了,马上有人把他们带走,父亲不要生气才对。”
曹守过走进来:“祖父,那是什么人家?”
“与你无关!”曹二老爷先训斥他。曹守过没意思,跑到后院生闷气:“京里不好玩,不如在家!”在家只有祖父训自己,在这里二叔训自己,二叔家的兄弟不和自己玩,总带着瞧不起的滋味。
他回想城门上见到的忠孝王,苏郡王听到自己是父亲的的儿子,那面色明显一冷。曹守过大了,会思考,犹豫不决:二叔是父亲的弟弟,怎么二叔倒当官,父亲却早早死去?家全归二叔了。
坐得闷,就往后门上去。见几个兄弟们在后门上:“祖父父亲不让你偷出去!就知道你会出去!”
“我看看热闹也不行?”曹守过生气地质问。
曹家二房里兄弟鄙夷:“还不是怕你学坏!”曹守过火了:“你们说什么?”二房里兄弟更凶:“怕你像你父亲一样学坏!”
“我父亲?是这样称呼的吗?那是你们大伯!”曹守过当胸揪住一个,往正房拖:“去见祖父,去问问二叔,你们应该这样说话?”
二房里几个兄弟一拥而上,曹守过没有力气,松开手,揪住的那个兄弟往后面摔倒,大家一起叫:“你打人。”
一起跑到正厅上嚷:“他打人。”见厅上来了客人。
两个气度不凡的男人,一个儒雅斯文,一个面如冠玉,正和曹老太爷、曹二老爷说话。小兄弟们一起进来,曹二老爷板起脸:“有客人在,全下去!”
曹守过不怕他,上前几步气势汹汹:“祖父,二叔的儿子不喊我父亲大伯,这是什么道理?”曹老太爷还没有说话,一个男人笑了,放下手中茶盏:“这是守过吧?过来过来。”
“是他,”曹老太爷笑眯眯:“守过,快见过你蒋家伯父和谢家伯父。”
曹守过过来,蒋延玉和谢承运揽过他细看,都点头微笑:“像,太像文弟。”曹老太爷听他们说长子,有些伤心:“是啊,打小儿就像文弟。他大了,我自己给他开蒙念了两年书,听说京里国子学里老师好,再者我年纪大了,需要儿子照顾,就带他来了。”
谢承运道:“可见过皇上?”
“我是想见见,还想见见太上皇,又怕他们不愿意啊。”曹老太爷叹气。蒋延玉微笑:“不妨事,过年我父亲和太上皇饮酒,还说到您。在江南时我们通家好,到京里也是一样的好。”把曹守过脑袋摸了一遍又一遍,又道:“闹的人知道他进宫去,也就不敢来闹了。”
曹老太爷使个眼色,蒋延玉和谢承运明白。两个人分别给了两百两银子当见面礼,让曹守过出去,问曹老太爷:“一直没让外家的人见面?”
“他的外家,兵乱时败了家,流落外面多少年。隔不上几年,就来找我,我不让见,他们又跟到京里来了。”曹老太爷提到就生气:“他们养的好女儿,生生的把我儿子命送了,把我女儿命也送了!不能见!”
蒋延玉劝道:“骨肉亲情,见见也无妨,只是不给他们教导就是。”曹老太爷苦恼:“我烦就烦在这里,他们每一回来,就闹事,要带他走,以我看,是想讹钱罢了。本来是亲家,他们穷了,我应该帮几个,家中也有。只是我还生气,就从没有问过。”
“找个人去问问,想要钱,帮上一些,打发他们远远的去吧,不要耽误守过。”谢承运这样劝。
外面家人回来:“二老爷,那些人见到衙门的人就走,衙门的人问我们追不追?”曹二老爷摇头:“算了吧,以后他们再来,只要不闹,就回我,我见一见。”一样的嘘唏:“也是守过的亲戚。”
曹氏父子一起不快,蒋延玉和谢承运也难高兴。对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蒋延玉道:“他们进京一回,不会只闹一次。不然,让守过去我家里住几天,你们谈好了我再送他回来,也就便带他去见皇上。”
“好好,那太好。”曹老太爷就是心中别扭,不想让曹少夫人娘家见到守过,这就答应。叫出曹守过交待几句,让他去蒋家做客。
曹守过不喜欢二叔家的兄弟们,对去蒋家很喜欢。当时就跟着走了,有两个稳重的人跟去。蒋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蒋信之,一个叫蒋益之,年纪相差不大,三个人见面很亲切。到晚上,谢承运和当年的谢少夫人,现在的谢夫人带着自己两个儿子来陪他,约好明天带曹守过京里玩。
第二天,蒋延玉进宫去见萧护,蒋谢四公子和曹守过出门,不坐车:“走走就到,第二个景点我们雇轿子。”
曹守过觉得脑后生风,一回头,又见到那个灰衣妇人,这一回她面上恨意更浓,而且对曹守过点头示意,转身离去。
曹守过怪异了一天,不时回头再没有见到她。当天回来他也不说,蒋延玉对他很好,告诉他明天进宫见皇帝,又让人往曹家送信,让人送他去睡。
曹守过单独住一间,和蒋公子们是隔壁,曹家来的人睡外间。他睡不着,起来推窗户看月色,四处寻找。看看三更天到,月大如银盘,墙头上多了一个人,正是那个灰衣妇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