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二十一章(4 / 5)
谢平川的父母有意移民美国,他们选择的方式是投资移民。为了妥善安顿全家,这几年来他们忙于生意,逐步规划好了将来的路。
然而凡事难两全,当他们的重心偏向事业,就没什么时间陪伴儿子。
谢平川还小的时候,经常被他的父亲教训。那时候他才七八岁,处于狗都嫌的年纪,偏偏脑子又聪明,大人根本管不住。
父亲常常把他捉住,给他灌输人生哲理,他起初听不懂,后来渐渐明白了,也终于让他的父母放心。
再然后,谢平川上了初中。每天傍晚回家,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他花了一个月适应,习惯了独自生活。
其实也不是一个人,他的隔壁还有徐白。
谢平川念初中的时候,徐白还在上小学。她到家比他早,每逢他进院门,她总要跑出来迎接,欢快地喊道:“哥哥回来了。”
是的,他回来了。
能见到徐白,他竟然也觉得高兴。
此时此刻,徐白正蹲在他的窗户底下。
谢平川向前倾身,伸出了左手,碰到徐白的头顶,帮她拨开了头上的雪团。
徐白不敢动。
她刚刚洗过头发,发丝乌黑又柔软,如同上好的绸缎。这让谢平川生出一种错觉,他好像确实在摸一只猫。
谢平川父亲说话的声音,把谢平川拉回了现实:“不说别的,你好好想想现在要怎么办吧,麻省理工不愿意收你就算了,保底的学校也拒绝你”谢平川道:“还有五所大学没有回复。”
父亲问:“哪五所呢?”
谢平川抬起头,看向远处天空:“加州理工,卡耐基梅隆”“加州理工就别想了,这不是你能申上的学校,”父亲站起身,拿到西装外套,往身上一披,走出了房间“有没有别的学校可以申请? ”
徐白并未听完他们的对话。她缓慢挪到墙根之外,一溜烟跑没了影。
谢平川的父亲缓声道:“你还想让我说什么,我不过想买一幅画。”
母亲正在敷面膜,她躺在卧室的软椅上,话中带着几根刺:“别人的画不能买么?你非要买她的画。”
谢平川的父亲对自己要求很高。多年以来,他行得端做得正,完全问心无愧,说话就很有底气:“我妹妹要来加州机场接机,送她什么礼物合适?带一幅画只是顺手的事。”
母亲却道:“上个月的月底,我买了一块和田玉,品相不错,到时候送给她吧。”
父亲仍然在坚持:“邻居家有几幅画,确实画得不错,色彩和意境都很好。”
夜半风凉,家中难得有人。平常偌大的房间里,只有谢平川的人影,如今父母放下工作,终于回归了家庭,但是室内的氛围并不和谐,潜伏着不易察觉的火药味。
谢平川的母亲动怒道:“我的话不够清楚吗?你非要买就去买吧。”
她端正地平躺着,保养得当的脸上,并没有牵扯出表情,话里也忽然没了情绪:“你想买多少买多少,我不会拦你。”
另一边的父亲妥协道:“算了,我不买了,家和万事兴。”
母亲回答:“你知道就好。”
这种没什么意义的争执,是谢平川从小就见惯了的事——总的来说,都是以双方的退让作为收场。
谢平川懒得听,他走了。
他没听见母亲接下来的话:“今年六月份,我们全家都要出国,这房子一卖,以后也不会回来。你没什么舍不得的吧?” ↑返回顶部↑
然而凡事难两全,当他们的重心偏向事业,就没什么时间陪伴儿子。
谢平川还小的时候,经常被他的父亲教训。那时候他才七八岁,处于狗都嫌的年纪,偏偏脑子又聪明,大人根本管不住。
父亲常常把他捉住,给他灌输人生哲理,他起初听不懂,后来渐渐明白了,也终于让他的父母放心。
再然后,谢平川上了初中。每天傍晚回家,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他花了一个月适应,习惯了独自生活。
其实也不是一个人,他的隔壁还有徐白。
谢平川念初中的时候,徐白还在上小学。她到家比他早,每逢他进院门,她总要跑出来迎接,欢快地喊道:“哥哥回来了。”
是的,他回来了。
能见到徐白,他竟然也觉得高兴。
此时此刻,徐白正蹲在他的窗户底下。
谢平川向前倾身,伸出了左手,碰到徐白的头顶,帮她拨开了头上的雪团。
徐白不敢动。
她刚刚洗过头发,发丝乌黑又柔软,如同上好的绸缎。这让谢平川生出一种错觉,他好像确实在摸一只猫。
谢平川父亲说话的声音,把谢平川拉回了现实:“不说别的,你好好想想现在要怎么办吧,麻省理工不愿意收你就算了,保底的学校也拒绝你”谢平川道:“还有五所大学没有回复。”
父亲问:“哪五所呢?”
谢平川抬起头,看向远处天空:“加州理工,卡耐基梅隆”“加州理工就别想了,这不是你能申上的学校,”父亲站起身,拿到西装外套,往身上一披,走出了房间“有没有别的学校可以申请? ”
徐白并未听完他们的对话。她缓慢挪到墙根之外,一溜烟跑没了影。
谢平川的父亲缓声道:“你还想让我说什么,我不过想买一幅画。”
母亲正在敷面膜,她躺在卧室的软椅上,话中带着几根刺:“别人的画不能买么?你非要买她的画。”
谢平川的父亲对自己要求很高。多年以来,他行得端做得正,完全问心无愧,说话就很有底气:“我妹妹要来加州机场接机,送她什么礼物合适?带一幅画只是顺手的事。”
母亲却道:“上个月的月底,我买了一块和田玉,品相不错,到时候送给她吧。”
父亲仍然在坚持:“邻居家有几幅画,确实画得不错,色彩和意境都很好。”
夜半风凉,家中难得有人。平常偌大的房间里,只有谢平川的人影,如今父母放下工作,终于回归了家庭,但是室内的氛围并不和谐,潜伏着不易察觉的火药味。
谢平川的母亲动怒道:“我的话不够清楚吗?你非要买就去买吧。”
她端正地平躺着,保养得当的脸上,并没有牵扯出表情,话里也忽然没了情绪:“你想买多少买多少,我不会拦你。”
另一边的父亲妥协道:“算了,我不买了,家和万事兴。”
母亲回答:“你知道就好。”
这种没什么意义的争执,是谢平川从小就见惯了的事——总的来说,都是以双方的退让作为收场。
谢平川懒得听,他走了。
他没听见母亲接下来的话:“今年六月份,我们全家都要出国,这房子一卖,以后也不会回来。你没什么舍不得的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