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妹千秋 第50节(2 / 4)
“是么,母亲也说像我。”
听他这么说,照微语气微微扬起,又问他:“既然来送行,怎么不与母亲和舅舅见一面?母亲方才还提到你,说天气渐冷,让我监督你养好手上的伤。”
祁令瞻说:“话别匆匆,我就不必耽误时辰了,平白扫兴。”
此话颇有自苦之意,照微听了,心中并不好受,与他说:“早晨风冷,兄长上来说话吧。”
这架四望车比她平时乘坐的御舆规格要小许多,仍容得下四五个成人环坐,正中小案上摆着一盘紫莹莹的葡萄。
祁令瞻坐在照微对面,两人各怀心事,一时竟有些沉默。
如此尴尬的场景,让照微想到了几年前,她从回龙寺入宫见窈宁姐姐,与祁令瞻同乘一车回府的时候。
那时他尚能板着脸教训她,她在姐姐和母亲面前说了不该说的话,回府时要挨一顿戒尺。如今的处境已大不同,他见了她,只有恭敬执礼,再没有半分从前教训妹妹的气焰。
思及此,照微感慨人事多变之余不免暗暗觉得畅然,抬手从盘中摘下一颗葡萄,慢条斯理地剥掉葡萄皮,将青润的果肉衔入口中。
但她一时忘了自己唇下生了疮,最碰不得这等酸凉的食物,葡萄汁洒在疮口,疼得她倒抽了几口凉气。
“是这葡萄太酸了?”祁令瞻问。
照微蹙眉摇头,忍过劲儿后方说道:“是我近来火气郁积,嘴里长了个疮,已经好几天没法儿好好吃饭了。”
说着将嘴唇往下按,露出了米粒大小的疮口给他看。
红唇如朱,白齿如银,祁令瞻只瞥了一眼,垂目说:“倒是没影响你说话。”
“你是盼着我说不出话么?”照微冷哼,“我这全是被乌台那群人气的,哦,还有钦天监,兰溪、建德的水灾还没治好,永京快要被这些人鼓噪的唾沫星子淹了。”
说起正事,祁令瞻按下心中虚无缥缈的思绪,问她:“那你打算派谁去兰溪、建德两地治水?”
照微扶额叹气道:“此事尚在斟酌。”
“为难在何处?”
照微说:“如今言官已将两地涝灾一事拔高到为君道义的程度,倘若安置不善,且不说两淮是我大周粮米之仓,明年米价会飞涨,只怕有人会借此机会逼我迁回坤明宫,乃至还政。”
倘她在朝中无人帮扶,最坏可能落得此下场,照微这样说,也是在试探祁令瞻的态度。
祁令瞻说:“你若是无人可用,我可以帮你推荐几个。”
照微道:“我想派薛序邻去,他在翰苑时整理过治水典籍,对此有些研究,但我怕姚党会暗中给他使绊子。”
祁令瞻轻轻摇头,“纸上谈兵罢了,他不合适。”
照微为薛序邻辩解道:“好歹是存绪年间的状元郎,祖籍又在南方,就算是纸上谈兵,他也能谈得比别人好,何况近来交给他做的事,他无一不得心应手、无一不尽心尽力,他对本宫的心是忠的。”
“你怎能断定他对你的忠心,”祁令瞻语气淡淡,“就因为你恩威并施,打了他三十鞭子,又赏了些玩意儿吗?”
照微说:“他若不忠心,兄长不会让他留在我身边。”
此话令祁令瞻哑然。
欲成王事,文治武功不可偏废,薛序邻确实是他为她物色的文臣人选,此人有才华、有抱负、有野心,若辅佐太后秉政,将来亦可宰执二府。
只是祁令瞻自己心中纠结,选来为她用,又不甘心见她倚重。
照微观察着他的神色,说道:“他的身份,兄长想必早就知道了,廖云荐的儿子。据说他当年自尽和姚丞相有关,但是具体什么关系,薛序邻不肯说,我派人去查,发现平康之盟的纸契约和抄录本都被兄长拿走了,我正想问问你,鬼鬼祟祟,又藏了什么事不让我知道?” ↑返回顶部↑
听他这么说,照微语气微微扬起,又问他:“既然来送行,怎么不与母亲和舅舅见一面?母亲方才还提到你,说天气渐冷,让我监督你养好手上的伤。”
祁令瞻说:“话别匆匆,我就不必耽误时辰了,平白扫兴。”
此话颇有自苦之意,照微听了,心中并不好受,与他说:“早晨风冷,兄长上来说话吧。”
这架四望车比她平时乘坐的御舆规格要小许多,仍容得下四五个成人环坐,正中小案上摆着一盘紫莹莹的葡萄。
祁令瞻坐在照微对面,两人各怀心事,一时竟有些沉默。
如此尴尬的场景,让照微想到了几年前,她从回龙寺入宫见窈宁姐姐,与祁令瞻同乘一车回府的时候。
那时他尚能板着脸教训她,她在姐姐和母亲面前说了不该说的话,回府时要挨一顿戒尺。如今的处境已大不同,他见了她,只有恭敬执礼,再没有半分从前教训妹妹的气焰。
思及此,照微感慨人事多变之余不免暗暗觉得畅然,抬手从盘中摘下一颗葡萄,慢条斯理地剥掉葡萄皮,将青润的果肉衔入口中。
但她一时忘了自己唇下生了疮,最碰不得这等酸凉的食物,葡萄汁洒在疮口,疼得她倒抽了几口凉气。
“是这葡萄太酸了?”祁令瞻问。
照微蹙眉摇头,忍过劲儿后方说道:“是我近来火气郁积,嘴里长了个疮,已经好几天没法儿好好吃饭了。”
说着将嘴唇往下按,露出了米粒大小的疮口给他看。
红唇如朱,白齿如银,祁令瞻只瞥了一眼,垂目说:“倒是没影响你说话。”
“你是盼着我说不出话么?”照微冷哼,“我这全是被乌台那群人气的,哦,还有钦天监,兰溪、建德的水灾还没治好,永京快要被这些人鼓噪的唾沫星子淹了。”
说起正事,祁令瞻按下心中虚无缥缈的思绪,问她:“那你打算派谁去兰溪、建德两地治水?”
照微扶额叹气道:“此事尚在斟酌。”
“为难在何处?”
照微说:“如今言官已将两地涝灾一事拔高到为君道义的程度,倘若安置不善,且不说两淮是我大周粮米之仓,明年米价会飞涨,只怕有人会借此机会逼我迁回坤明宫,乃至还政。”
倘她在朝中无人帮扶,最坏可能落得此下场,照微这样说,也是在试探祁令瞻的态度。
祁令瞻说:“你若是无人可用,我可以帮你推荐几个。”
照微道:“我想派薛序邻去,他在翰苑时整理过治水典籍,对此有些研究,但我怕姚党会暗中给他使绊子。”
祁令瞻轻轻摇头,“纸上谈兵罢了,他不合适。”
照微为薛序邻辩解道:“好歹是存绪年间的状元郎,祖籍又在南方,就算是纸上谈兵,他也能谈得比别人好,何况近来交给他做的事,他无一不得心应手、无一不尽心尽力,他对本宫的心是忠的。”
“你怎能断定他对你的忠心,”祁令瞻语气淡淡,“就因为你恩威并施,打了他三十鞭子,又赏了些玩意儿吗?”
照微说:“他若不忠心,兄长不会让他留在我身边。”
此话令祁令瞻哑然。
欲成王事,文治武功不可偏废,薛序邻确实是他为她物色的文臣人选,此人有才华、有抱负、有野心,若辅佐太后秉政,将来亦可宰执二府。
只是祁令瞻自己心中纠结,选来为她用,又不甘心见她倚重。
照微观察着他的神色,说道:“他的身份,兄长想必早就知道了,廖云荐的儿子。据说他当年自尽和姚丞相有关,但是具体什么关系,薛序邻不肯说,我派人去查,发现平康之盟的纸契约和抄录本都被兄长拿走了,我正想问问你,鬼鬼祟祟,又藏了什么事不让我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