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妹千秋 第19节(3 / 4)
闻此言,祁令瞻撩袍跪地,沉声道:“臣并无此意。”
不幸此事触及了长宁帝的底线,引起了他极深的猜忌,自襄仪皇后病逝后所积攒的种种矛盾,终在此刻破鞘而出。
长宁帝冷笑连连,忽然指着祁令瞻骂道:“朕看在阿宁的面子上,数番容忍永平侯府,你们要霸占后位,做铁打的外戚,朕忍了;祁照微居后位而不承其责,携情势以迫君,朕也忍了。姚家人祸国殃民,视皇权为己物,他们该死,焉知永平侯府不会是下一个姚家?祁子望,你扪心自问,你如今所思所谋,有七分是为皇后,有三分是为太子,可有一分一毫是为了朕?有吗?”
字字句句,仿佛蓄谋已久,皆是诛心之言。祁令瞻听在耳朵里,先是心惊,继而感到一阵齿冷。
他深知帝心如玉瓷之瓶,屈指从外敲击,总也敲不破,然一旦瓶身自生裂痕,即使细微如发丝,整个瓶身也会一碰即碎。
窈宁性子温婉,无论在家中还是宫里,从来不争不抢,她因此能被姚氏逼到当众自尽,也是因此温柔不争的性格,得长宁帝的长情眷恋,所以她在世时,永平侯府才能与长宁帝一条心。
但照微与窈宁不同,她有所争抢,有所坚守,他们兄妹似乎让长宁帝感受到了无法掌控的强势。
君臣所求不同,缝隙铿然而裂。
祁令瞻跪在地上,叩首请罪道:“臣不该诋毁宗亲,枉顾圣意,以致有操纵乾纲、揽政独断之嫌,今蒙诫斥,如灌醍醐,方知此前之失。请陛下降罪于臣,以正帝心。”
他的双手撑于青石地板,终年不为阳光照彻的森然凉意透过薄薄的手衣,传至他的皮肉与血脉。
如今才后悔自己的大意,他曾在心里反复揣度肃王,揣度姚贵妃、姚丞相,却独独忘了警惕所有旋涡的中心,一切冲突中最关键的人——长宁帝。
史书渺渺,数十载君臣如鱼得水,一朝失足不得善终的例子还少吗?他怎么敢仅凭十几年的交情,就放松对长宁帝的警惕?
如今只能一边陈罪,一边在心里打算之后的事。
长宁帝许久不语,似真的在考虑如何处置他,殿中一时唯闻滴漏声。
直到太子太傅姜赟求见,才打断了这微妙僵持的氛围。
姜赟是为了军饷的事而来。拱卫永京的京西路与荆湖路两路驻军的军饷仍有欠缺,听闻军中牢骚,恐怕要引起哗变。姜赟请长宁帝派宣抚使前往抚镇人心。
长宁帝问姜赟:“要派有胆识且地位高的人去,姜太傅觉得,谁可堪此任?”
姜赟尚未说话,立在一旁的祁令瞻上前一步道:“臣愿往。”
长宁帝思忖半晌,觉得他确实是合适的人选,遂将方才纠结的事暂时按下。
他对祁令瞻道:“那此事便交由子望去做,你暂离永京,冷静冷静,也是好事。此番做得好,便能戴罪立功,做不好,等你回来,朕再数罪并罚。”
祁令瞻领命:“臣遵旨。”
第22章
“如此生死危及的时候, 陛下竟要调你离京?”
祁令瞻借入宫送螃蟹的机会将离京做宣抚使的事告诉照微,一时间,照微手里的螃蟹也不香了。
她拾起帕子一边拭手一边冷笑道:“真是好一个‘携情势以要君, 欲效王莽之戚畹’。只因我不肯奉承他,连累你和太子也成了外人,难道他只忌惮咱们, 反能容忍肃王的狼子野心么?”
祁令瞻说:“人心幽微,君心更难测,本就不能以常理揣度。”
他净过手, 将照微剥开一半的螃蟹接过来,拾起铜锤和小匙剜出其中蟹肉,堆在蟹壳中, 缓缓推到她面前。
“这螃蟹中秋时已养在池子里, 母亲天天去看, 说养肥了要送来给你尝尝,你多吃一些,别辜负她的心意,我也好回去交差。”
照微重又将螃蟹拾起来, 慢慢品这鲜嫩的蟹肉, 问道:“母亲还说什么了?”
“没什么,一些寻常叮嘱罢了。” ↑返回顶部↑
不幸此事触及了长宁帝的底线,引起了他极深的猜忌,自襄仪皇后病逝后所积攒的种种矛盾,终在此刻破鞘而出。
长宁帝冷笑连连,忽然指着祁令瞻骂道:“朕看在阿宁的面子上,数番容忍永平侯府,你们要霸占后位,做铁打的外戚,朕忍了;祁照微居后位而不承其责,携情势以迫君,朕也忍了。姚家人祸国殃民,视皇权为己物,他们该死,焉知永平侯府不会是下一个姚家?祁子望,你扪心自问,你如今所思所谋,有七分是为皇后,有三分是为太子,可有一分一毫是为了朕?有吗?”
字字句句,仿佛蓄谋已久,皆是诛心之言。祁令瞻听在耳朵里,先是心惊,继而感到一阵齿冷。
他深知帝心如玉瓷之瓶,屈指从外敲击,总也敲不破,然一旦瓶身自生裂痕,即使细微如发丝,整个瓶身也会一碰即碎。
窈宁性子温婉,无论在家中还是宫里,从来不争不抢,她因此能被姚氏逼到当众自尽,也是因此温柔不争的性格,得长宁帝的长情眷恋,所以她在世时,永平侯府才能与长宁帝一条心。
但照微与窈宁不同,她有所争抢,有所坚守,他们兄妹似乎让长宁帝感受到了无法掌控的强势。
君臣所求不同,缝隙铿然而裂。
祁令瞻跪在地上,叩首请罪道:“臣不该诋毁宗亲,枉顾圣意,以致有操纵乾纲、揽政独断之嫌,今蒙诫斥,如灌醍醐,方知此前之失。请陛下降罪于臣,以正帝心。”
他的双手撑于青石地板,终年不为阳光照彻的森然凉意透过薄薄的手衣,传至他的皮肉与血脉。
如今才后悔自己的大意,他曾在心里反复揣度肃王,揣度姚贵妃、姚丞相,却独独忘了警惕所有旋涡的中心,一切冲突中最关键的人——长宁帝。
史书渺渺,数十载君臣如鱼得水,一朝失足不得善终的例子还少吗?他怎么敢仅凭十几年的交情,就放松对长宁帝的警惕?
如今只能一边陈罪,一边在心里打算之后的事。
长宁帝许久不语,似真的在考虑如何处置他,殿中一时唯闻滴漏声。
直到太子太傅姜赟求见,才打断了这微妙僵持的氛围。
姜赟是为了军饷的事而来。拱卫永京的京西路与荆湖路两路驻军的军饷仍有欠缺,听闻军中牢骚,恐怕要引起哗变。姜赟请长宁帝派宣抚使前往抚镇人心。
长宁帝问姜赟:“要派有胆识且地位高的人去,姜太傅觉得,谁可堪此任?”
姜赟尚未说话,立在一旁的祁令瞻上前一步道:“臣愿往。”
长宁帝思忖半晌,觉得他确实是合适的人选,遂将方才纠结的事暂时按下。
他对祁令瞻道:“那此事便交由子望去做,你暂离永京,冷静冷静,也是好事。此番做得好,便能戴罪立功,做不好,等你回来,朕再数罪并罚。”
祁令瞻领命:“臣遵旨。”
第22章
“如此生死危及的时候, 陛下竟要调你离京?”
祁令瞻借入宫送螃蟹的机会将离京做宣抚使的事告诉照微,一时间,照微手里的螃蟹也不香了。
她拾起帕子一边拭手一边冷笑道:“真是好一个‘携情势以要君, 欲效王莽之戚畹’。只因我不肯奉承他,连累你和太子也成了外人,难道他只忌惮咱们, 反能容忍肃王的狼子野心么?”
祁令瞻说:“人心幽微,君心更难测,本就不能以常理揣度。”
他净过手, 将照微剥开一半的螃蟹接过来,拾起铜锤和小匙剜出其中蟹肉,堆在蟹壳中, 缓缓推到她面前。
“这螃蟹中秋时已养在池子里, 母亲天天去看, 说养肥了要送来给你尝尝,你多吃一些,别辜负她的心意,我也好回去交差。”
照微重又将螃蟹拾起来, 慢慢品这鲜嫩的蟹肉, 问道:“母亲还说什么了?”
“没什么,一些寻常叮嘱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