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事情的发展出乎预料。
  即便留侯再世,怕也料不到如此变化。
  “使君,王太守同使君有旧,又曾多次资助军粮,虽未公开反叛朝廷,却绝非助纣为虐之人。”一名幢主言道,“琅琊王英雄盖世,名震草原,亦非无信之人。”
  秦策登基之后大封诸子,秦璟受封琅琊王。
  幢主口称琅琊王,可见对秦璟心怀敬服。
  “如今形势,青州未必能挡住琅琊王大军。即使能够阻挡,死伤也将无算。”
  此言并非长他人志气。
  秦璟十四岁临战,斩下的敌将头颅数都数不过来。领兵攻下邺城、大破长安,率八千铁骑追袭残寇,平定漠南,善战之名传遍南北。
  青州能挡住冀州和兖州的大军,未必能挡住朔方来的铁骑。
  战事起来,受苦受难的依旧是百姓。
  想到这一点,唐公洛深深叹息,举起右手,示意幢主不必再说。
  “我会修书一封,派人送去并州,确定琅琊王真意。另外,此处距长广不远,劳烦孟友带我书信前往,同桓汉来人会上一会。”
  “诺!”
  赵谊起身应诺,当日便点齐随从,乔装成一队商人,持唐公洛亲笔赶往长广郡。
  事情暂时安排妥当,唐公洛下令加固城防。
  事情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万一秦璟改变主意,万一桓汉中途变卦,他绝不会束手就擒。
  只有战上一场,再命人砍下自己的头颅献上,才能保住这一城人的性命。届时,城中人就不再是叛军,而是杀死贼首、战中起事的义军。
  为堵世人之口,长安只能网开一面,留这一城人的性命。
  议事结束,谋士武将陆续散去,唯有一人留在最后,表情中带着迟疑。
  “使君,当真没有他路可走?”
  唐公洛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他为尽快结束兵祸,率军投向秦氏,一心一意辅佐秦策登基,助他震慑豪强。
  随后主动退让,镇守青州。
  期间的种种风险和利益纠葛,他不是不明白。结下太多的仇家,他也十分清楚。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鞠躬尽瘁,甚至一退再退,换来的却是全族被灭、祠堂被毁的下场。
  挑起战火非他所愿。
  然而……
  想到这里,唐公洛再度叹息,对着参军摇了摇头,沉声道:“我意已决。除非保住青州百姓,否则绝不南行。”
  “使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