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惜,美好维持仅有五秒。
  不顾旁人奇怪的视线,桓容摩挲着船栏,兴奋和激动几乎抑制不住。
  为造成这些大船,为凑齐包裹船身的铜皮,他可是连续一年饭量超标,连习惯他食量的南康公主和李夫人都心生担忧,连续问了几次。
  这次能够随船北上,同样费了不小力气,不说舌战群臣、过五关斩六将,事实也相去不远。
  好在愿望达成,终于能够成行。
  不过……
  桓容转过身,看到从船舱里走出的贾秉和郗超,下意识咽了口口水。
  瞧这两位如逢知己,相谈甚欢的样子,他有九成肯定,此次青州之行,绝不会“成功接人”就告结束。
  第二百八十七章 定计
  南地船队停靠青州,消息不胫而走。
  大船的震撼是其一, 从船上卸下的货物更使人震惊。
  为“交易”顺利进行, 船队特地在码头摆出阵势, 用木车围起一片区域,作为大笔市货的场所。
  其内立起帐篷木屋, 彼此相邻,仿佛一夜间建造起的坊市,令人直觉不可思议。
  帐篷和木屋前站着两到三名伙计, 多操一口流利的洛阳官话, 有的还通宵鲜卑、匈奴等胡语。除为商队引路外, 遇上好奇的船工和百姓,照样笑脸相迎。
  不少商人闻讯赶来, 见到眼前架势, 无不满脸震惊, 倒吸一口凉气。
  “商船见得多了, 这样的还是头回见。”
  青州造反不假,奈何钱帛动人。
  受金银驱使, 越来越多的商人不顾危险, 从各地陆续涌来。
  汉人不少, 胡人更多。
  对他们来说, 自汉末以来, 北边哪年不打仗,在战乱中做生意算是常态。也就是桓容和秦策登基以来,中原的战事方才少了些。
  管他造不造反、打不打仗, 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赚钱最是要紧!
  商人逐利。
  但在现下,利益和性命挂钩,唯有百倍千倍的利润,才能让众人动心。
  巧的是,这支船队就是如此。
  从传出的消息来看,船队规模之大,携带货物之多,都是世所罕见。更重要的是,船队带来许多“稀奇货”,运到西域大漠,价格都能翻上几番。
  如果胆子大些,带上通译继续向西走,前往波斯等番邦,赚得的利润只会更多。
  随着消息疯传,各地商人群涌而来,不断聚集到青州。
  汉商胡商之外,还有远道而来的西域胡。
  当然,后者并非真从西域来,时间上根本来不及。而是在邻州做生意,闻讯之后,顾不得其他,立刻赶着骆驼,以最快的速度赶至青州,奔赴码头。
  桓祎做久了海贸,又有石劭的指点,一切都是熟门熟路,区别仅在于生意规模大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