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故而,桓容愿意给群臣面子,肩负起英主形象,众人也不会不识趣,妄图扫天子的面子,引得桓容不快。
  双方都有默契,御驾归来后的第一次朝会,在“和谐,安稳,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朕巡狩时日,诸位辛苦。”
  “陛下巡狩天下,开疆拓土,臣等仅是行分内之事,不敢当此夸赞!”
  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真是好!
  桓容很满意,文武百官也很称心。
  更重要的是,这次随驾的郎君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委以重任,在边州出仕。只要做出一番成绩,日后还朝,必能更上一层楼,家族也会由此得益。
  有这样的好处,众人岂会不给天子好脸。
  感到郁闷的,大概只有大中正。
  无他,历代选任官员都要经中正品评。天子此番所为,固然是权宜之举,也是实质上挑战了九品中正制。
  换成以往,必会引起朝廷“警觉”。
  可掰着指头算算,凡随驾的郎君都是出身士族,满朝官员都能算做既得利益者。既然得了好处,对天子不合规矩的举动,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然怎么样?
  说不合规矩,把人全部叫回来?
  绝对是脑袋被门夹过,吃饱了撑的!
  于是乎,桓容挑战规则的举动直接被无视,没引起任何波澜。大中正的郁闷只能憋在心里。两晋以来,第一批未经大中正品评的官员任职地方,为日后政策的改变埋下伏笔。
  此事在朝中压下,不代表背后不会议论。
  台城内,南康公主特地询问桓容,这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他早有打算。
  “阿母放心,儿不是莽撞之人。”
  桓容这么说,是在告诉亲娘,这次仅是特例,加上确有所需,他才会绕开规矩。如果条件不成熟,他不会莽撞挑战九品中正制。
  毕竟这是魏晋以来的规矩,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没有足够的条件,绝不能轻易撼动。
  一旦轻动,很可能目的达不到,还会损伤朝堂根基。
  “边州的确缺人,不说十万火急也相差不多。随驾的郎君都有才干,且有谢侍中和王侍中点头,事急从权。大中正固然不满,满朝文武不提异议,终究掀不起多大波澜。”
  南康公主舒了口气,道:“类似的事,今后最好少做。阿子登基不久,乌衣巷和青溪里的几家现在扶持,日后怎么样还很难说。”
  “阿母放心,儿晓得轻重。”桓容笑道,“对了,昨日阿母说,阿峰该行元服,是不是太早了点?”
  “不早了。”南康公主摇摇头,道,“袁真和袁瑾卒后,陈郡袁氏嫡支仅剩下他一人。按照规矩,十二岁行元服不算早。”
  比起十岁元服的司马曜,十二岁的确不算早。
  “既如此,就照阿母的意思。”桓容沉吟片刻,道,“阿峰可晓得此事?”
  “晓得的。”南康公主看向李夫人,后者轻轻颔首,命婢仆取来一只木盒,里面全是袁峰做的文章。
  “古有甘罗少相,依妾来看,阿峰才智超群,实不亚于先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