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第213节(2 / 4)
“也不算。御史台的奏章与颜相关系不大,但翰林上表,就与他相关了。”郑太后道,“颜相近来有些懒散了。”
“颜相每天在忙什么?河南巡抚奏有关赵家案的事,他都直接将人移交御史台,让御史台拿主意。”荣烺对颜相的印象既深又不深,印象里是个文雅温和的大臣。
郑太后并不在意此事,“既然是御史台的官司导致河南官情紧张,自然要御史台出个章程。内阁贸然插手,可能会影响御史台在河南的布置。”
荣烺三两口将甜汤喝完,将小碗一放,就让林司仪帮她准备沐浴,还有准备明天出门的东西,“咱们自己带些点心,御史台的点心太甜了。”
郑太后笑问,“你明儿还要去啊。”
“当然了。”荣烺兴致颇高,“我得把这案子跟完。这叫有头有尾,祖母不常教导我做事要有头有尾么。”j
郑太后轻轻哼笑,说的这么好听,荣烺干的那没头没尾的事多了。无非就是在兴头上,要多看看。
荣烺沐浴后就跟祖母睡的,没回自己院儿里。第二天她也精神百倍的去了御史台,这一日的御史台依旧干劲十足,只是内阁打发了更多折子过去。
因为御史台查封赵家私匿财物的所在,要知道赵尚书还没倒灶前是帝都一等一的高官,赵家的亲朋故旧,皆显赫人家。
赵家人要藏财物,除了搁庄子藏起来的,就是亲戚朋友家了。
赵家的亲戚朋友,都是官宦人家。
结果,御史台一查封,今日早朝就有官员控诉御史台封自家大门,连出门上朝都被御史台的御史搜检全身,简直岂有此理。
这里面涉及的还不只官员,亦有宗亲。
郢王代宗亲上表,有宗亲家也无缘无故的被御史台封了大门,出门买菜都不让,生活十分不便。
他们愿意协助御史台办案,但御史台这样霸道,十分欺负人。
关键,除了上朝的宗亲大臣,还有不上朝的僧录司道录司抗议,说御史台把庙门观门给封了。
另则,亦有帝都府上书,御史台大范围查封店铺,令市坊商贾非常忧心,亦有商贾到帝都府请命,他们愿意协助案情,但请早开店铺,不使他们生意损失过大。
这些事情都由内阁处理,内阁令御史台给出答复。
光是送来的折子就有三尺高,荣绵一见,顿时有些着急。
李尚书一副站干岸看好戏模样,他不忘安慰荣绵,“大殿下放心,御史台必有对策。”
方御史冷静极了,淡淡道,“既说要协助御史台办差,就拿出诚意来。光上下嘴唇一碰,就说协助,我们御史台实诚,不见到实际表现就封着吧。”
程蔷也完全没理会的意思,拿起一份新卷宗摊开,随口说,“两位殿下要是不忙,不妨将这些折子处理了,也能帮些忙,比干坐着强。”
李尚书道,“程御史,你说话客气些。两位殿下是来旁听学习的,什么叫干坐?”
程蔷道,“百学不如一练。我相信两位殿下是愿意练习一下处理实际政务的。”
程蔷漆黑的瞳仁望向荣绵荣烺,正色道,“不是殿下们批过还要由大臣再审阅纠正的政务,是殿下批阅后直接回复照办的政务处理。殿下们愿意试一试么?”
荣烺当时就想应下来,不过,她还是看向自己的兄长。荣绵道,“我愿意帮忙。只是我现在还只是学习理政,这不要紧么?”
荣烺立刻劝兄长,“皇兄,这没关系。一则给咱们练手的必然不是非常要紧的政务,二则还有满朝臣子,纵你我有所疏漏,也有补救措施。”
程蔷对令吏一抬下巴,“将奏章给两位殿下抱过去。”
李尚书出手相拦,“大殿下学习政务已有几年时间,公主殿下年纪尚小,之前未学过理政。此事还是不劳公主殿下费心了。”
荣烺平是最恨这些绵里藏针的话,原本挺高兴的脸孔瞬时便冷了下来,她微微抬起下巴,不悦的看向李尚书。程蔷淡淡道,“吃饭要学么?饿了自然会吃。走路要学么?摔几跤自然会走。写文章用学么?情之所至自然成文。理政要学么?想解决困难自然会找到方法。你打算给公主找一百件相同的政务,让公主照着那一百种解决方法再去处理第一百零一件政务么?” ↑返回顶部↑
“颜相每天在忙什么?河南巡抚奏有关赵家案的事,他都直接将人移交御史台,让御史台拿主意。”荣烺对颜相的印象既深又不深,印象里是个文雅温和的大臣。
郑太后并不在意此事,“既然是御史台的官司导致河南官情紧张,自然要御史台出个章程。内阁贸然插手,可能会影响御史台在河南的布置。”
荣烺三两口将甜汤喝完,将小碗一放,就让林司仪帮她准备沐浴,还有准备明天出门的东西,“咱们自己带些点心,御史台的点心太甜了。”
郑太后笑问,“你明儿还要去啊。”
“当然了。”荣烺兴致颇高,“我得把这案子跟完。这叫有头有尾,祖母不常教导我做事要有头有尾么。”j
郑太后轻轻哼笑,说的这么好听,荣烺干的那没头没尾的事多了。无非就是在兴头上,要多看看。
荣烺沐浴后就跟祖母睡的,没回自己院儿里。第二天她也精神百倍的去了御史台,这一日的御史台依旧干劲十足,只是内阁打发了更多折子过去。
因为御史台查封赵家私匿财物的所在,要知道赵尚书还没倒灶前是帝都一等一的高官,赵家的亲朋故旧,皆显赫人家。
赵家人要藏财物,除了搁庄子藏起来的,就是亲戚朋友家了。
赵家的亲戚朋友,都是官宦人家。
结果,御史台一查封,今日早朝就有官员控诉御史台封自家大门,连出门上朝都被御史台的御史搜检全身,简直岂有此理。
这里面涉及的还不只官员,亦有宗亲。
郢王代宗亲上表,有宗亲家也无缘无故的被御史台封了大门,出门买菜都不让,生活十分不便。
他们愿意协助御史台办案,但御史台这样霸道,十分欺负人。
关键,除了上朝的宗亲大臣,还有不上朝的僧录司道录司抗议,说御史台把庙门观门给封了。
另则,亦有帝都府上书,御史台大范围查封店铺,令市坊商贾非常忧心,亦有商贾到帝都府请命,他们愿意协助案情,但请早开店铺,不使他们生意损失过大。
这些事情都由内阁处理,内阁令御史台给出答复。
光是送来的折子就有三尺高,荣绵一见,顿时有些着急。
李尚书一副站干岸看好戏模样,他不忘安慰荣绵,“大殿下放心,御史台必有对策。”
方御史冷静极了,淡淡道,“既说要协助御史台办差,就拿出诚意来。光上下嘴唇一碰,就说协助,我们御史台实诚,不见到实际表现就封着吧。”
程蔷也完全没理会的意思,拿起一份新卷宗摊开,随口说,“两位殿下要是不忙,不妨将这些折子处理了,也能帮些忙,比干坐着强。”
李尚书道,“程御史,你说话客气些。两位殿下是来旁听学习的,什么叫干坐?”
程蔷道,“百学不如一练。我相信两位殿下是愿意练习一下处理实际政务的。”
程蔷漆黑的瞳仁望向荣绵荣烺,正色道,“不是殿下们批过还要由大臣再审阅纠正的政务,是殿下批阅后直接回复照办的政务处理。殿下们愿意试一试么?”
荣烺当时就想应下来,不过,她还是看向自己的兄长。荣绵道,“我愿意帮忙。只是我现在还只是学习理政,这不要紧么?”
荣烺立刻劝兄长,“皇兄,这没关系。一则给咱们练手的必然不是非常要紧的政务,二则还有满朝臣子,纵你我有所疏漏,也有补救措施。”
程蔷对令吏一抬下巴,“将奏章给两位殿下抱过去。”
李尚书出手相拦,“大殿下学习政务已有几年时间,公主殿下年纪尚小,之前未学过理政。此事还是不劳公主殿下费心了。”
荣烺平是最恨这些绵里藏针的话,原本挺高兴的脸孔瞬时便冷了下来,她微微抬起下巴,不悦的看向李尚书。程蔷淡淡道,“吃饭要学么?饿了自然会吃。走路要学么?摔几跤自然会走。写文章用学么?情之所至自然成文。理政要学么?想解决困难自然会找到方法。你打算给公主找一百件相同的政务,让公主照着那一百种解决方法再去处理第一百零一件政务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