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3 / 4)
胤禩:“两位钱一斤,也就说盐商赚一文,除去车马费、房租费等开支,盐商赚不了多少钱。”
“蚊子再小也是肉,嫌少不干,有的是人愿意接。”胤禛道,“你明天去盐运司把事务接过来,我去盐池看看,过几天召盐商来开会。明天得让魏珠儿跑一趟巡抚衙门,让山西巡抚调兵过来协助咱们,以防盐商闹事。”
“山西巡抚听咱们的?”八阿哥怀疑。
胤禛掏出行玺,“以为我干么把它顺出来,汗阿玛有很多印章,而文武百官都知道,汗阿玛出宫便会带上这枚印玺,颁布诏令也总用它,如今它我手里好比‘如朕亲临',就是丰台大营的提督也不敢不听令。”
八阿哥一看到他手里的玉玺就头疼,“小心回到京城汗阿玛把你圈在府里。”
“又不是没被圈过。”四阿哥毫不在意。
八阿哥呵呵哒,合着人家已做好被圈的准备,只有他像个傻比,担心一路!?
胤禛来到运城只拿出一道圣旨,然后就没然后了。
四阿哥没叱责任何官员,没找任何官员谈话,他只是每天天一亮就带着二十名随从前往盐池。按理说这是好事,至少胤禛没一上来大开杀戒,性命暂时保住了。
可那些心中有鬼的人惶惶不可终日,特别是看到山西巡抚亲自带兵前来,有的人隔天便吓出病了。
就在这个时候,四阿哥通知运城属官和运城地面上的盐商,前往驿站开会。
☆、第172章 四阿哥调盐价
运城当地官员和盐商们走近驿馆,看到门口站着两排士兵,或执长枪或握短刀,满脸肃穆,威风凛凛。胆小之人膝盖一软,下意识抓住身边的人。
素以廉洁著称的县令面对这阵子,不禁擦掉额上虚汗,低声呵斥,“拽我干啥,好好走路!”
“大,大人,四——四阿哥想干啥?”属官结结巴巴问。
县令白他一眼,“你问我我问谁。”说着话跨进门,不断告诉自己,他没犯事,士兵不是冲着他来的。
山西巡抚此时看一眼端坐在主位的两人,心底忍不住嘀咕,到底出了什么事,皇上不但把四阿哥这阎王派来,还把行玺给他,便于他发布诏令……不管什么事,他听指挥总不会错的。
三十多人屋里坐不下,胤禛等人便起身移到院中,扫众人一眼,开门见山道,“今天喊诸位过来没什么大事,朝廷打算下调盐价,本阿哥从京城出来时皇上交代,每斤盐下调至两文,山西作为试点,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除了八阿哥,院子里的人全呈呆滞状,山西巡抚率先回过神,“四,四爷,下官没听错吧?”试探道。
“你没听错。”胤禛道,“最迟年底,全国盐价都会调到两文。”
此言一出,盐商们交头接耳,院子里嗡嗡响,胤禛道,“有话大家尽管说出来,有什么意见尽管提,不讲出来本阿哥、皇上,都不可能知道大家怎么想的。”
“启禀四爷,两文钱一斤连运费都不够,草民怎么卖。”一盐商道。
胤禛望着他眨眨眼,“要往哪里运?据我所知,运城产的盐好几年没出过山西,最近一次是康熙二十二年,说来那时爷只有五岁,江浙等地旱涝严重,两淮地区食盐紧缺,朝廷从山西调过一次盐。这些年只在山西境内销售,需要多少运费?”
“……那也不够运费。”不知谁嘀咕一声。
胤禛笑了,“如果价格不变,运费够么?”
盐商们一愣,对上四皇子的眼神,明明看着他在笑,众人却觉得浑身发寒,话到嘴边竟然说不出来。
“怎么都不讲话?不够运费?”胤禛轻哼一声,“盐运使,你说。”
运城盐运使慌忙站起来,“回,回四爷的话,足够。”
“是吗?既然足够,为什么太原的盐价比朝廷规定的高三成?爷问你们为什么?”胤禛陡然拔高声音,“自汉朝设立盐运衙门以来,食盐便通过盐运使运往各地,统一销售,朝廷明令禁止加价、囤积……你们呢,这边拿到食盐那边转手卖给私盐贩子,各地食盐紧张,便可顺势提高食盐价格,对不对?”顿了顿,“巡抚,爷问你,有多久没买过平价盐了?或许你不知道,运城县令,你说!”
县令想一下,决定说实话,“下官考中进士之前二十年,家里便没吃过平价盐。” ↑返回顶部↑
“蚊子再小也是肉,嫌少不干,有的是人愿意接。”胤禛道,“你明天去盐运司把事务接过来,我去盐池看看,过几天召盐商来开会。明天得让魏珠儿跑一趟巡抚衙门,让山西巡抚调兵过来协助咱们,以防盐商闹事。”
“山西巡抚听咱们的?”八阿哥怀疑。
胤禛掏出行玺,“以为我干么把它顺出来,汗阿玛有很多印章,而文武百官都知道,汗阿玛出宫便会带上这枚印玺,颁布诏令也总用它,如今它我手里好比‘如朕亲临',就是丰台大营的提督也不敢不听令。”
八阿哥一看到他手里的玉玺就头疼,“小心回到京城汗阿玛把你圈在府里。”
“又不是没被圈过。”四阿哥毫不在意。
八阿哥呵呵哒,合着人家已做好被圈的准备,只有他像个傻比,担心一路!?
胤禛来到运城只拿出一道圣旨,然后就没然后了。
四阿哥没叱责任何官员,没找任何官员谈话,他只是每天天一亮就带着二十名随从前往盐池。按理说这是好事,至少胤禛没一上来大开杀戒,性命暂时保住了。
可那些心中有鬼的人惶惶不可终日,特别是看到山西巡抚亲自带兵前来,有的人隔天便吓出病了。
就在这个时候,四阿哥通知运城属官和运城地面上的盐商,前往驿站开会。
☆、第172章 四阿哥调盐价
运城当地官员和盐商们走近驿馆,看到门口站着两排士兵,或执长枪或握短刀,满脸肃穆,威风凛凛。胆小之人膝盖一软,下意识抓住身边的人。
素以廉洁著称的县令面对这阵子,不禁擦掉额上虚汗,低声呵斥,“拽我干啥,好好走路!”
“大,大人,四——四阿哥想干啥?”属官结结巴巴问。
县令白他一眼,“你问我我问谁。”说着话跨进门,不断告诉自己,他没犯事,士兵不是冲着他来的。
山西巡抚此时看一眼端坐在主位的两人,心底忍不住嘀咕,到底出了什么事,皇上不但把四阿哥这阎王派来,还把行玺给他,便于他发布诏令……不管什么事,他听指挥总不会错的。
三十多人屋里坐不下,胤禛等人便起身移到院中,扫众人一眼,开门见山道,“今天喊诸位过来没什么大事,朝廷打算下调盐价,本阿哥从京城出来时皇上交代,每斤盐下调至两文,山西作为试点,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除了八阿哥,院子里的人全呈呆滞状,山西巡抚率先回过神,“四,四爷,下官没听错吧?”试探道。
“你没听错。”胤禛道,“最迟年底,全国盐价都会调到两文。”
此言一出,盐商们交头接耳,院子里嗡嗡响,胤禛道,“有话大家尽管说出来,有什么意见尽管提,不讲出来本阿哥、皇上,都不可能知道大家怎么想的。”
“启禀四爷,两文钱一斤连运费都不够,草民怎么卖。”一盐商道。
胤禛望着他眨眨眼,“要往哪里运?据我所知,运城产的盐好几年没出过山西,最近一次是康熙二十二年,说来那时爷只有五岁,江浙等地旱涝严重,两淮地区食盐紧缺,朝廷从山西调过一次盐。这些年只在山西境内销售,需要多少运费?”
“……那也不够运费。”不知谁嘀咕一声。
胤禛笑了,“如果价格不变,运费够么?”
盐商们一愣,对上四皇子的眼神,明明看着他在笑,众人却觉得浑身发寒,话到嘴边竟然说不出来。
“怎么都不讲话?不够运费?”胤禛轻哼一声,“盐运使,你说。”
运城盐运使慌忙站起来,“回,回四爷的话,足够。”
“是吗?既然足够,为什么太原的盐价比朝廷规定的高三成?爷问你们为什么?”胤禛陡然拔高声音,“自汉朝设立盐运衙门以来,食盐便通过盐运使运往各地,统一销售,朝廷明令禁止加价、囤积……你们呢,这边拿到食盐那边转手卖给私盐贩子,各地食盐紧张,便可顺势提高食盐价格,对不对?”顿了顿,“巡抚,爷问你,有多久没买过平价盐了?或许你不知道,运城县令,你说!”
县令想一下,决定说实话,“下官考中进士之前二十年,家里便没吃过平价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