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这种做法背后的利益,非常明显了,可以逃避治下百姓因受灾而流离失所的责任,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归咎到青州流民身上。
  如果青州衙门里的官员本就是金阳县令的政敌,那就再好不过了,落井下石,一石二鸟,谁舍得错过?
  这样的想法很阴暗,但金阳官府发出的布告确实可疑,方立安说服不了自己不往这方面想。
  那几个人没必要骗她,方立安也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她飞奔回家,开始收拾包袱。
  最重要的两样,银钱和干粮。
  前天就收拾好的,银钱缝在衣服上,换上就好,干粮装在包袱里。五分钟不到,全部弄好。
  之后跑去隔壁苗家,把听到的消息说清楚,至于苗家怎么判断,如何选择,这就不是她能左右的了。
  然后是大伯家和姥姥姥爷家。
  大伯家很近,来回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姥姥姥爷家有点远,等方立安跑完一个来回,天边已经开始发暗。
  从姥姥家回来的路上,流民的数量明显增多,虽然三五成群,不足为惧,但按照这个发展,最迟到后天……
  然而,回到家,李章氏梗着脖子,拉着一张脸,“我不走。”紧抿着嘴唇,视死如归般。
  第347章
  不走?
  “行,不走就不走吧。”方立安嘴上敷衍着,转身去了灶房,有这功夫扯皮,不如多烙几块大饼。路途遥远,不嫌饼多。况且这会儿天也晚了,不适合赶路。
  当晚,方立安带着狗蛋早早睡下,村里依旧炊烟四起,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香气。可见,明白人还是很多的。
  第二天天不亮,村子在清晖中醒来,大家都是奔着逃难去的,家什物件之类的肯定不能带,只能紧着顶顶要紧的粮食。
  为了让狗蛋睡个好觉,养精蓄锐,方立安并没有提前告诉他今天要走的事。
  听见外面的动静,她起身穿好衣服,隔着篱笆看见苗家大门敞开,苗家的男男女女,除了上了年纪的苗老太爷和三个小娃娃,便是苗老头和苗老太都背着包袱。
  苗家几个叔叔,人手推着一辆独轮车,苗老太爷坐在苗家老大推的车上,许是担心老人家经不住颠簸,下面垫了好几床厚被子。
  “大丫,你家怎么……”苗二婶见她站在院子里,走到篱笆墙边,面露不解,“你娘呢?”
  “在里头照看我爹。”方立安指了指卧房的方向,“二婶子,你们这是要去府城?”
  苗二婶点了点头,“好孩子,你是个聪明的,心里定然有数,不然昨天也不会来婶子家通风报信。”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听婶子一句,趁早走,再不走就迟了。”
  “大丫,我走了。”苗线儿眼眶红红的,对大人们突然离家的决定有些接受不能。
  “赶紧走吧,路上要听婶子的话,别乱跑,咱们有缘再见。”方立安叮嘱了两句,不想太过煽情,冲其他人挥了挥手,转身回了堂屋。
  狗蛋被吵醒了,正趴在门口张望,露出一颗圆圆的脑袋,好奇道,“阿姐,线儿姐他们这是要去哪儿啊……”
  方立安推他进屋,把先前准备好的衣裳拿出来,让他换上,在灶上烧了热水,吃了一顿热乎饭。
  这才对着狗蛋郑重其事道,“阿姐要去府城,你跟阿姐一起去吗?”
  方立安嘴上这么问,心里却清楚的知道,弟弟会如何选择。这一年多来,她既当爹又当娘,劳心劳力,狗蛋最亲近她。
  狗蛋也确实不负所望,他一把抱住方立安的胳膊,坚定道,“阿姐去哪儿,狗蛋就去哪儿。”
  方立安摸了摸他的脑袋,把准备好的包袱拿出来给他套上,拉着他去了堂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