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第25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贺东川声音里没有怒气,但那孩子闻言不但没有上楼,还后退了好几部,其他人见了连忙打圆场:“小孩子误会了,老贺你就别跟人计较了。”
  “是啊,半大孩子嘛,难免大惊小怪。”
  在众人你一句我一句打圆场的声音中,贺焱压低声音问:“我们下楼之前妈脸上有脏东西吗?”
  慢慢想了想说:“好像没有?怎么了?”
  既然是吃炸串弄到的油渍,自然是他们回家前就有的,可回到家后,他和慢慢都没有看到妈妈脸上的油渍,爸爸却这么说……
  贺焱觉得,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爸爸撒谎了。
  而撒谎的原因只有一个,他爸爸妈妈刚才真的在亲嘴,或者也有可能是想亲嘴,但没亲上就被打断了。
  果然,大家劝了没两句,他爸爸就放弃了叫人上去聊聊的想法,紧接着,他妈跟他爸陆续离开了阳台。
  贺焱声音幽幽:“没什么,只是突然有点寂寞。”
  众人皆醉我独醒真的好寂寞啊~
  第140章 番外一-拆迁(上)
  一九九零年五月, 沪东开发办公室正式挂牌,同一年的十月,上面批复设立沪东新区。[1]
  自此, 沪东正式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房价持续攀升,“宁要沪西一张床,不要沪东一间房”这句在八十年代流传甚广的谚语, 也渐渐成为历史。
  虽然在沪东新区刚成立的这一年里, 沪西居民仍对这句谚语深信不疑, 但隔三差五传来的沪东居民拆迁暴富的新闻,也足够让人眼红,引起热议。
  这一年里,苏婷隔三差五能听到大院住户们后悔的叹息声。
  如果早知道沪东会拆迁, 他们肯定早早去买房,要是他们在沪东买了房, 现在差遣暴富的人就能多他们一个。
  而每到这时候,他们就格外羡慕贺家, 因为贺家在沪东买了房, 而且买的还不少。
  因为这个年代理财方式没有那么多样化……好吧,这是借口, 实际上是苏婷知道未来三十年会是房地产行业的风口期, 这时候买房稳赚不赔,属于是低风险低投资高回报的最佳投资, 有钱不买房, 纯属脑子有问题。
  从七十年代末买第一套房子起, 苏婷就开始有意识地购置房产, 刚开始她买的房子都在沪西。
  倒不是她看不上沪东的房子, 而是改开初期,买房全靠熟人介绍,而她当时在复大读书,人脉都在复大附近,所以能买到的房子也在附近。
  到八十年代中,虽然没有像后世那样正规的房产经纪公司出现,但有人脉广且消息灵通的人从事相关中介工作。
  机缘巧合下苏婷认识了这样一个人,并在对方的介绍下买到了一套不错的房子,之后两人一直有合作。
  苏婷在沪东买的第一套房,就是她介绍的。那时候沪东还没有说要建新区,房价非常低,在沪西只能买单间的钱,在那能买一整栋民用房。
  因此,在那两年里,苏婷陆续在沪东买了不少房子。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早些年她买房没人知道,是因为她住在市里,回海军大院的时间不多。
  但八十年代中她已经研究生毕业,回到了海军大院居住,那两年里她因为买房频繁前往沪东,时间长了,大院里就有人询问起来。
  因为沪东房子便宜,所以苏婷没有隐瞒,透露了自己去那里买房的事。至于买了多少房,她没有说,只说地方挺大的。买房的理由也很简单,她觉得那边风景好,打算等贺东川退休了,跟他搬过去住。
  同时她也隐晦地提醒了一下大家,说沪市现在到处搞开发,房价一年比一年高,沪东的房子现在不值钱,以后却未必,大家有存款的可以考虑买一套,说不定以后房价就涨上来了。
  退一步就算房价涨不起来,房子总在自己手上,以后可以盖房自住,肯定不亏。
  但大院军嫂们听过后,没几个人认同苏婷的想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