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孟王妃一坐下就忙解释道。
  越绣宁道:“原来是这样,看你穿的比较厚,脸色也不好,想来是路途遥远辛苦了,在沧州病了?府里的太医可给看过了,传宫里御医给你诊诊脉?”
  孟王妃忙道:“如今已经是好些了,路上也不辛苦,我们离得不远,十几天的路程哪里就能辛苦了。福王和寿王那要走一个月呢,那才是真辛苦。实在是臣妾的身体不争气,一直都是这样……多谢皇后娘娘恩典,不过臣妾的身体臣妾自己知道,一直就是这样,倒不用麻烦御医了。”
  她说不用了,越绣宁自然不勉强,免得孟王妃在想多了,担心自己是怀疑她装病,一定要让御医来检查一下看看。
  “臣妾年轻的时候身体便不太好,一直病怏怏的。五年前青州大旱,一连旱了三年,好些地方颗粒无收的,王爷着急的不行,三年里在青州府地四处的查看灾情,臣妾一介女流没本事,只能在家里吃斋念佛,保佑老天爷快点下雨,虽然无用,可心里焦躁,结果反倒是将自己的身体带累的垮了。”
  孟王妃说到这里苦笑着:“好在儿媳妇孝顺,日日服侍在身边。前年开始雨量丰润了些,青州的旱情才算是解了,臣妾这身体跟着也好了些。”说着看着越绣宁笑道:“臣妾没用,瞎跟着着急。”
  青州前几年大旱,确实是有,不过满打满算旱了两年,头一年是秋冬天开始的,一直到第三年的夏天,虽然时间持续很长,但因为正经旱季就只有中间的一整年,所以,那一年是比较困难,前后两年里,倒是不至于颗粒无收百姓饿死。
  当年是有些人出来逃荒的,不过朝廷当年下发了一些赈灾款子,派了都察院的人去监督下发,因此灾情控制的还可以,最先出来逃荒的后来又回去了。
  孟王妃说的比较严重,但又强调只是对她自己的影响,又一再的说她‘没用没本事’,显然是想解释他们为什么来晚了。
  来晚是因为她在路上生病了,而生病不是因为朝廷召他们进京辛苦累得,而是因为她身体一直就不太好,为什么不好呢,是因为青州大旱那几年,她跟着瞎操心着急。
  绕了一大圈,就是为了解释这个。
  当然了,顺带的说孟王在青州大旱的时候多么的不辞辛劳,一来是表现王爷的爱民如子,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一下朝廷,青州前几年大旱,孟王是有功劳的。
  一番话包含了这么多的意思,这位孟王妃的心机也很深。头发花白,估计也和如此的操心有关系。
  不过听她这样说,可见孟王心里还是很不安的,这一趟进京会面对什么,他们猜不透,所以很紧张。
  第1179章 循正途
  越绣宁自然是顺着说,安抚几句:“青州大旱的时候,皇上才登基,赈灾什么的都不是很熟悉,有些事情做的不是很周到。幸好有孟王在那里帮着朝廷维持,辛苦了。当年青州旱情缓解了之后,皇上也很是夸奖了一番孟王。皇族的王爷们能在封地都如此用心,何愁咱们大周江山不能永固?”
  “这都是皇上指引有方。皇上圣明。”孟王妃忙道。
  对于孟王的调查,之前林炤跟越绣宁说过了。
  倒是没有确凿的发现在行刺的那件事上,孟王有知情,或者参与的行为。因为孟王和卢王是双胞胎,他们之间自然是很亲近的,所以来往书信不断,很多双方的事情都互有参与,这是肯定的。
  但卢王派人进宫行刺,这件事孟王似乎只是知情,但没有参与。
  当然,最终确定的还是要将人拿下之后查抄府里,将他们的来往信件查抄了检查,还有对府里人的审问等等。
  但如果孟王确实没有参与,那么皇上和皇后是不打算处置他的。林炤不至于心狠手辣到堆砌罪名来削减皇族。
  “这位姑娘是?”
  见面一些寒暄说完了,越绣宁便看着那个年轻的姑娘问道。
  孟王妃忙站了起来,跪下磕头道:“此女乃是臣妾的娘家侄女,臣妾同母的亲弟弟所出之嫡女,闺名叫姜芙,今年十五岁,尚未许配人家。臣妾愿将此女送与进宫,服侍皇后娘娘身边,学娘娘的贤孝才德,但凡能为娘娘分担一二,臣妾便万死也心安了。”
  她起身跪下,孟王世子妃和那个叫姜芙的便跟着起身跪下了,姜芙更是全身伏地。
  越绣宁愣了愣。
  其实在看见孟王妃带着一个年轻姑娘的时候,她已经猜到了。这几年朝里是没人再说皇上充盈后宫的话了,尤其是越绣宁监国之后,说实话朝上百官都有点怕她,更甚于怕皇上,因此这话没人再提。
  但是这一次王爷们进京,却不约而同的似乎都有这个想法,除了离得近另外也更了解皇上和皇后的恭亲王一家子之外,寿王、孟王居然都带着跟王府有亲眷关系的小姐进京,想要送进宫。
  只不过,两人采取的办法是不同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