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0)(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行吧,不是什么大问题。
  *
  南巡队伍很快抵达江宁,即便春寒料峭,江宁城也还是万人空巷,曹寅办事向来稳妥,提前得到皇帝要与民同乐的消息,再怎么叹气也只能照办。
  江宁这地方是什么情况皇上不知道吗,与民同乐的同时很危险啊皇上。
  曹大人从十六岁就待在皇帝身边,一直都是帝王心腹,和康熙既是君臣也是朋友,私底下相处时比寻常君臣随意许多,在心里吐槽皇帝这种事情更是干的熟练。
  城里城外检查的再严,也难保有什么心怀不轨的人混进来,皇上怎么年纪越大越不稳重,还与民同乐,这是能轻易乐的事情吗?
  曹寅头疼不已,但是没办法,命令已经下到他手里,就说明皇帝身边的大臣没劝住,那么多人都劝不住,他又来不及赶过去,只能小心再小心,尽量将城里的不稳定因素清除,如此才能满足他们家皇上骑马进城的小心思。
  等圣驾抵达,先派人将阿哥们送去织造府,再陪着皇上骑马进城,如此不用担心阿哥们的安全,只操心皇帝自己能省心很多。
  其实,除了反清复明人士,他们皇上来江南并不会受到百姓的太多排斥,对大多数百姓来说,只要能让他们安稳度日,他们不在乎龙椅上坐着的是谁。
  汉人皇帝也好,鞑子皇帝也罢,反正天高皇帝远,他们活一辈子还能天天见皇帝不成?
  皇上南巡带的人不少,但是出行的花销不走国库,而是由内务府出,皇帝自己掏钱,不用摊派到百姓身上,他们自然不会太排斥。
  官道是朝廷出钱出力铺的,坏了也是朝廷出面修补,康熙也不是喜欢奢靡的人,能过好日子就过好日子,过不上好日子,条件差点他也不是接受不了,因此除了经常去的地方之外,他出门很少建行宫。
  来江南就更不用操心住处,直接住他家就是。
  江宁城的大街上人头攒动,曹寅带着江浙的官员迎接皇帝,背对着兴致勃勃的百姓,嘴角微抽选择眼不见心不烦。
  不掏钱就还能看皇帝,这种好事儿可不多见,免费的猴戏不看白不看,有热闹不去凑,难道等着热闹走了再痛心疾首?
  额,虽然这话不能说出口,但是在大多数百姓心中,差不多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谁能不喜欢看热闹呢。
  哈、哈哈、哈哈哈。
  第122章
  *
  从京城一路到江宁,康熙一边接见各地官员一边赶路,在马车上过了十多天后,南巡的队伍终于到了江宁城外。
  曹寅在城门外接驾,官兵将路两边挡的严严实实,一点空闲都不敢留,路边的百姓实在太热情,稍有不慎百姓就要挤到圣驾面前,到时候惊扰了圣驾可就麻烦了。
  路边挤的都是人,康熙骑着马带着大臣进城,还时不时朝百姓挥挥手,曹寅绷紧了精神跟在他旁边,只想赶紧走完这段路回到织造府。
  亲民能让百姓高兴,更能让藏在百姓中浑水摸鱼的反清复明人士愤怒,皇上真是越来越不好伺候了。
  皇帝陛下与民同乐,一路乐呵的来到织造府,在此之前,阿哥们已经在织造府玩儿了小半天。
  康熙来到之后要见地方官,只带了三阿哥和四阿哥两个能够办差的儿子,等正事儿谈完,如果还有接风宴之类的事情才需要其他阿哥出场,除此之外,他们需要关心的只有怎么玩。
  胤禩出来之前做足了功课,不光有好吃的还有好玩儿的,这会儿正被几个兄弟围着给他们讲江南的园林风景,畅春园在修建时就参考了南方园林的样式,不过南北毕竟不一样,现在能亲眼看到江南的园林,如果碰到喜欢的,将来他们出宫开府,还可以让工部把自己的府邸改成类似的样子。
  南边的园子比北方精致多了,唯一一次公费修缮宅子的机会不能浪费掉。
  江宁织造府很大,在皇帝南巡时充当临时行宫完全没问题,胤祈原本想着在织造府里溜达溜达,然而乐极生悲,当天晚上就因为水土不服趴下了。
  好吃的不属于他,好玩的不属于他,属于他的只有兄弟们的慰问,以及熬的黑漆漆的苦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