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6)(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父亲翻着书,又挑了两篇让侍读学士教他读,然后才踱着步子回南书房继续处理政务。
  昭仁殿是他读书的地方,殿后接室3间,均为藏书之处,太子在这儿读过几年书,后来毓庆宫建成才挪到毓庆宫,上书房的卯入申出的规矩不能改,南书房人来人往又不能安心读书,索性就在昭仁殿给小家伙支了张桌子让他念书。
  教《诗经》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四书五经中,《诗经》往往是孩童最先接触的经典,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接受,小家伙背书背的好,当时他还兴奋不已,和表妹说了半宿的话才堪堪平复心情。
  结果刚开始学《大学》,问题就出来了,背书依旧背的很快,可是小家伙只会摇头晃脑的背,不懂里面的内容也不行啊。
  学习儒家经典,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说这小子学的吃力吧,他背书背的比谁都快,说这小子学的好吧,提问起来连学问最差劲的老五都不如,实在是让他操碎了心。
  康熙回到南书房,被梁九功提醒之后才想起来今天是太子回宫的日子,派人去宫门处守着,等太子回来让他直接来乾清宫,而后托着脸继续叹气。
  一个二个的都不让他省心。
  太子越长大越不着调,想一出是一出总爱折腾些新鲜玩意儿,可是又找不到训斥的理由,他亲自教出来的储君,小小年纪便知道为汗阿玛分忧,自然干什么都是优秀的。
  他任由那小子捣鼓琉璃捣鼓水泥,任那小子办小报开学堂,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学堂的事情还没鼓捣清楚,那小子又跟戴梓去研究火器去了。
  火器那种危险的东西岂是一国储君能碰的,要不是那小子再三保证不会去火药局碰火药,他也不放心就那么将人放出去。
  巧了,太子爷还真和他们家汗阿玛想到了一起。
  新型大炮已经设计出来,接下来要琢磨的自然是弹药,朝廷有专门管理火药的衙门,叫管理火药局,专门掌管存贮火药,别其精粗,辨其物料,核其出纳之数,管理甚严,没有他们家汗阿玛的命令,他连大门都进不去。
  当太子就这点不好,干什么都有汗阿玛盯着,三天两头要做思想汇报,好像爷儿俩不谈心就会生疏一样,汗阿玛太婆妈,又当爹又当妈直接一个人把俩人的活儿全干了。
  父子俩半个月没见面,康熙看着红光满面的继承人,抿了抿唇很不开心,他在宫里担心的吃不好睡不着,这小子可好,出门后半个月没阿玛陪着,看上去竟然还胖了点。
  老父亲将手里的书放下,哼了一声慢吞吞开口,保成在火器营待了半个月,可有收获?
  儿子怎会令汗阿玛失望,这些天和火器营的大人们一同研究火器,对火炮的制作颇有心得。太子殿下脸上笑出了花儿,将少年人的骄矜表现的活灵活现,骄傲完又有些疑惑,汗阿玛,戴梓戴大人的本事不比南怀仁差,您为何只用南怀仁?
  谁说朕只用南怀仁了?康熙站起身来,挥挥手让殿中伺候的人都退下然后说道,朕让他们俩同时造火炮,南怀仁能依洋式铸造新炮,戴梓本事差些,要先看到枪炮才能仿制,孰优孰劣朕自然分得出来。
  说到底还是咱们的火炮种类太少,连造旧样式的经验都没有太多,谈何创新?太子撇撇嘴,再次感慨他们如今的武器还是不够看。
  再给戴梓些时间,他或许的确能造出些新鲜东西,但是现在与准噶尔大战在即,朕没那个时间给他磨蹭。康熙扣了扣桌子,他是皇帝,要掌控全局,南怀仁已经垂垂老矣,新来的传教士还不知道怎么样,这种情况之下,他只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国库穷的叮当响,想要钱他也给不出来。
  一门大炮就要上万两银子,成功了还好,不成功那些钱就是打水漂,皇帝家里也没有余粮,他也舍不得霍霍银子。
  太子满脸黑线的看着又开始哭穷的汗阿玛,摸摸鼻子心道他也没要钱,汗阿玛和他说这些干什么?
  康熙将儿子堵的说不出话,眸中划过一抹笑意,喝了口水状似漫不经心的问道,戴梓的炮什么时候能造出来?
  南怀仁造的火炮适应南方的地形特点,主要方便在战场上移动,当时三藩作乱,造炮的主要目的是平定三藩,现在要去和噶尔丹打,蒙古骑兵和吴三桂不一样,南怀仁当初造的那些炮估计起不到多少用处。
  再给他半个月差不多就成了。太子殿下瞧着他们家汗阿玛的表情,捏捏下巴若有所思,汗阿玛,您着急吗?
  康熙佯怒道,这种事情,当然是越快越好。
  老毛子那边又有动静了?还是准噶尔打过来了?太子爷有些激动,汗阿玛要亲征吗?亲征会带着儿子一起吗?
  你快别叨叨了,叨叨的朕头疼。康熙无奈的捂着脑袋,臭小子才多大一点就想随军,想都不要想,俄国派使臣想和咱们谈判,朕估摸着他们的皇帝也派人去了噶尔丹那里,这谈判能不能谈成还说不准。
  他已经派萨布素在汴京加紧防守,如果老毛子不老实,那就不用客气继续打,国库再穷,给将士们的军饷也能扣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