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7)(2 / 4)
笔名这种小事其实都不是事儿,就算胤祉不提,太子爷不会让他傻乎乎的把自己的大名印上去,不然被人告到他们家汗阿玛那儿,他们的娱乐报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佟佳氏是满洲大族,鄂伦岱和佟国纲一个是皇帝的表兄弟一个是皇帝的亲舅舅,娱乐报横空出世,第一期就把读者吓的不轻。
新闻报一旬只出一期,在两期发行之间的间隔时间有很多闲着没事儿的读者,看到和新闻
报差不多的娱乐报后顺手买了,翻开第一页就懵了。
这小报胆子真大,连皇亲国戚家后院的事情都敢写,真不怕被抓起来关进大牢吗?
大多数人都有八卦的天性,有热闹不看是傻蛋,嘴上说着这小报如何大胆如何危险,实际上翻的比谁都快,就算他们知道佟国纲后院一团糟,也不妨碍他们在小报上再看一遍。
自己听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小报上写的有条有理脉络清晰,啧啧啧,写文章的人不简单呐。
你看看你看看,一等公佟国纲府、川陕总督禧佛府、还有护军统领,工部左侍郎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顾贞观将这不知道哪个同行搞出来的小报摔在桌上,气急之下不小心把胡子给揪了下来,这会儿正对着那一小绺胡子心疼的不行。
纳兰成德表情古怪,将桌上的小报拿起来扫了几眼,更加确定这是他们太子爷搞出来的玩意儿,标题的风格和他之前提到过的完全一致,甚至连内容都有点眼熟。
看这上面的内容,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点,就算缺钱也不能这么搞,万一被人盯上怎么办?
也是,几位爷住在紫禁城,寻常人也摸不到那儿去,就算上头有皇上可以给他们告御状,这种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也没人好意思将事情捅到皇上跟前。
以太子殿下的严谨,这上面写的应该都是真事儿,这种事情放谁家都能治他个罪管家不严之罪,藏着掖着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主动告诉皇上?
难道要他们拿着小报跑到乾清宫,哭着喊着说有人把他们家后院发生的事情写成故事用来吸人眼球?
算了吧,丢不起这人。
纳兰成德一目十行将小报上的内容翻完,然后忍笑问道,这小报一份多少钱?知道是谁出的吗?
一份二十文,比我们的贵了一倍,不过还真不清楚是谁出的。顾贞观肉疼的把不小心拽下来的那嘬胡子放在纸上,包好之后塞进怀里,能知道那么多高门隐私
,想必办这小报的人大有来头。
纳兰成德点头表示赞同。
那可是当今太子殿下,来头的确大的不能再大了。
*
娱乐报的销量比新闻报更好,只是少了广告这个大头收入,挣的钱和新闻报比还是有点不够看。
太子暂时也没打算让娱乐报接广告,这种娱乐小报卖的好就够了,暴露地址容易被人找上门,所以写文章的写手和印刷的地方都得保密,等过段时间京城的百姓接受了娱乐小报的存在,到时候再悄悄给出合作的门路也不迟。
总之,在得到康熙准许之后,京城第一所技校很快筹建了起来,选址放在了城外,地方很大,设计图由太子爷提供,除了教室宿舍食堂之外,还加了几间面积不小的实验室。
冬天天寒不好过,有个能够躲风避雪的地方对很多人来说足以救命,技校的招生进行的非常顺利,第一届的学生比预期多了两倍不止,这还是在他们限定了年龄的情况下。
胤禛后来查了查名册,发现报名的不只有育婴堂出来的孤儿,还有些百姓家的孩子,就算技校要学的东西很多,每天还有活儿要干,只要能吃饱穿暖,对那些孩子来说就是一条出路。
他们平时一样要干活,天不亮就要起床劳作,累的浑身酸痛还不一定能吃饱,睡觉的房子可能还漏风,学堂的大人说他们到学堂后上午读书认字学习数算,下午干活,晚上还可以歇着,这种程度的活儿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在学堂可以吃饱饭。
冬日的京郊万籁俱寂,马蹄声惊起林子里的鸟儿,等路人过去后又恢复了寂静。
太子爷对他一手促成的技校格外重视,他自己年纪太小不能当校长,也得给学校找个足够厉害的人物充门面,也不用去别的地方找,直接从南书房拉就行。
朱彝尊、高士奇、张英、陈廷敬、王士祯
哪个拉出来都能镇场子。 ↑返回顶部↑
佟佳氏是满洲大族,鄂伦岱和佟国纲一个是皇帝的表兄弟一个是皇帝的亲舅舅,娱乐报横空出世,第一期就把读者吓的不轻。
新闻报一旬只出一期,在两期发行之间的间隔时间有很多闲着没事儿的读者,看到和新闻
报差不多的娱乐报后顺手买了,翻开第一页就懵了。
这小报胆子真大,连皇亲国戚家后院的事情都敢写,真不怕被抓起来关进大牢吗?
大多数人都有八卦的天性,有热闹不看是傻蛋,嘴上说着这小报如何大胆如何危险,实际上翻的比谁都快,就算他们知道佟国纲后院一团糟,也不妨碍他们在小报上再看一遍。
自己听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小报上写的有条有理脉络清晰,啧啧啧,写文章的人不简单呐。
你看看你看看,一等公佟国纲府、川陕总督禧佛府、还有护军统领,工部左侍郎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顾贞观将这不知道哪个同行搞出来的小报摔在桌上,气急之下不小心把胡子给揪了下来,这会儿正对着那一小绺胡子心疼的不行。
纳兰成德表情古怪,将桌上的小报拿起来扫了几眼,更加确定这是他们太子爷搞出来的玩意儿,标题的风格和他之前提到过的完全一致,甚至连内容都有点眼熟。
看这上面的内容,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点,就算缺钱也不能这么搞,万一被人盯上怎么办?
也是,几位爷住在紫禁城,寻常人也摸不到那儿去,就算上头有皇上可以给他们告御状,这种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也没人好意思将事情捅到皇上跟前。
以太子殿下的严谨,这上面写的应该都是真事儿,这种事情放谁家都能治他个罪管家不严之罪,藏着掖着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主动告诉皇上?
难道要他们拿着小报跑到乾清宫,哭着喊着说有人把他们家后院发生的事情写成故事用来吸人眼球?
算了吧,丢不起这人。
纳兰成德一目十行将小报上的内容翻完,然后忍笑问道,这小报一份多少钱?知道是谁出的吗?
一份二十文,比我们的贵了一倍,不过还真不清楚是谁出的。顾贞观肉疼的把不小心拽下来的那嘬胡子放在纸上,包好之后塞进怀里,能知道那么多高门隐私
,想必办这小报的人大有来头。
纳兰成德点头表示赞同。
那可是当今太子殿下,来头的确大的不能再大了。
*
娱乐报的销量比新闻报更好,只是少了广告这个大头收入,挣的钱和新闻报比还是有点不够看。
太子暂时也没打算让娱乐报接广告,这种娱乐小报卖的好就够了,暴露地址容易被人找上门,所以写文章的写手和印刷的地方都得保密,等过段时间京城的百姓接受了娱乐小报的存在,到时候再悄悄给出合作的门路也不迟。
总之,在得到康熙准许之后,京城第一所技校很快筹建了起来,选址放在了城外,地方很大,设计图由太子爷提供,除了教室宿舍食堂之外,还加了几间面积不小的实验室。
冬天天寒不好过,有个能够躲风避雪的地方对很多人来说足以救命,技校的招生进行的非常顺利,第一届的学生比预期多了两倍不止,这还是在他们限定了年龄的情况下。
胤禛后来查了查名册,发现报名的不只有育婴堂出来的孤儿,还有些百姓家的孩子,就算技校要学的东西很多,每天还有活儿要干,只要能吃饱穿暖,对那些孩子来说就是一条出路。
他们平时一样要干活,天不亮就要起床劳作,累的浑身酸痛还不一定能吃饱,睡觉的房子可能还漏风,学堂的大人说他们到学堂后上午读书认字学习数算,下午干活,晚上还可以歇着,这种程度的活儿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在学堂可以吃饱饭。
冬日的京郊万籁俱寂,马蹄声惊起林子里的鸟儿,等路人过去后又恢复了寂静。
太子爷对他一手促成的技校格外重视,他自己年纪太小不能当校长,也得给学校找个足够厉害的人物充门面,也不用去别的地方找,直接从南书房拉就行。
朱彝尊、高士奇、张英、陈廷敬、王士祯
哪个拉出来都能镇场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