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未来电影很可能一直保持第一的份额,甚至比取消票补之前更稳定,可这不是资本要的。
  投资这种事,宁愿赌一把,也不愿意稳妥。
  投资是最求回报的,不是做产业,他们愿意高额溢价投资,只是为了未来垄断整个行业,上市套现离场,即便风险很大。
  可是一旦稳定下来,垄断就没多大可能了,稳定但是收益低。
  不过也不至于从150亿的估值降到100亿那么离谱,毕竟还是行业第一,李谦估摸着120多亿的估值差不多了,等于这次损失了20多亿。
  也没多大紧要,他是做产业的,这少了20多亿的估值,不算事。
  ......
  正值淡季,斯皮尔伯格的《头好万家》不温不火,《坏太平洋2》换了导演,票房惨败,口碑拉稀,网上关于取消票补一事,也吵翻了天。
  当然,也有煽动的原因,他们是最不希望看到取消票补的,拿等于是拿掉了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本来就习惯拿钱砸死别人的,这下不能拼钱了,那还玩什么?
  在两大巨头的煽动下,李谦也承受了越来越多的非议。
  之所以是非议也不是骂声,主要还是自身口碑过硬。
  而这段时间,业内也是吵翻了天,只是不为外人知道而已。
  影院自然是弹冠相庆了,自从票补成为习惯以来,虽然票房高了他们也有利,不过处处要受平台的制约,你不听话他就不给你票补,给你附近的对手。
  而各大公司,在经过不断的商议之后,也有不同的声音。
  伯纳影业,于东开了好几次会议,一拍桌子,终于定下了调子。
  “这是个机会!”
  春节档《红海行动》和《捉妖记2》的对决,让于东深切感受到票务平台就是脖子边上的一把刀,就因为《红海行动》的票补最少,首日排片只有15%。
  要不是口碑爆炸,李谦眼光好支持了一个亿票补,后果不堪设想。
  拜托票务平台对影视公司的制约,刻不容缓。
  而在华阳传媒,也开了好几次会讨论,取消票补对他们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结论和于东一样,都不愿意头上多一个大爷。
  李谦这正好是个机会,赶跑那个大爷。
  可是,看到全网对李谦这么多的非议,黄家兄弟又有些犹豫。
  李谦挨喷,那是乐见其成的,可是他们还是支持李谦的意见。
  不过,为了大局和自己的利益,黄忠军还是面对媒体表态了。
  “现如今片方已经被票补绑架了,很多时候我们看同档期的对手投入多少票补,也投入同样的数量,相互竞争加码以致“水涨船高”。
  这种竞赛对市场上的各方都是一种巨大负担,我认为取消票补,刻意让电影行业的竞争回归电影本身,而不是靠真金白银去拼。”
  黄忠军、于东、王长田等人纷纷表态支持取消票补,业内各大制片、发型公司,以及院线、影院,也都表示支持。
  不光是他们,导演们也发声了,毕竟票补是要花钱的,增加了投资,回本艰难,作为导演,片子亏本了,别人不会说你白花了钱票补,只会说你这个导演不行,拍的电影扑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