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不给面子又如何!?(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忽然,府内大管家曲先生上前道:“小郎君,刚才有人送来一封名刺,说邀您赴约。”
  王琛一愣,指着自己道:“给我的名刺,不是给父亲大人?”
  曲先生很肯定道:“来人说是给您的。”
  “行,给我看看。”王琛道。
  曲先生将金箔边的红色名刺递了过来。
  王琛第一次收到这么高档的名刺,实际上他对于名刺的了解还不少,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古代的名片叫“名剌”,觉得“名刺”是错别字,实际上不是的,名刺就是正确写法。
  在一开始,中国古代名片称作谒,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也就是现在的名片。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发展出了“刺”。
  那么谒和刺有什么区别呢?
  谒的形制、称谓都比较郑重,也都是用于下对上的,有明显的等级色彩,是一种古老的大名片。刺的内容、形制,简便而亲切,虽也有用于下对上的“下官刺”,但主要是用于士大夫间,以通爵里姓名,是一种小名片。
  也就是说,对方用刺非谒,有两种可能性,一,社会地位和王琛相当,二,表示亲切。
  王琛仔细地分析了一下,如今自己贵为国师,从品阶上来讲,属于从一品,放眼整个朝廷,除了皇帝、亲王和皇宫里的太后、皇后之类外,不论是宰相、枢密使等等,社会地位都和他相当,因为宋朝正一品属于加官,不是常职。
  那么,如果是第一种可能性,拜名刺的人,很有可能是朝廷一等一的大员。
  至于第二种可能,王琛在汴京也没有太多的关系啊,他觉得不太可能。
  可是,当他打开名刺看了一眼后,颇为诧异地看向老管家,“曲先生,来人长甚模样,几岁几何?”
  曲先生回忆了一下,“看来人模样,约莫五十来岁,长相魁梧。”
  五十来岁?
  长相魁梧?
  王琛看着名刺上的拜会内容久久不语,上面是这样写的:汴京散人焦作,参,王国师裁旨,牒件如前,谨牒,开宝九年五月十一日,散人焦作,牒。
  散人焦作?
  没听过这个人啊。
  王琛微微蹙眉,没再和曲先生多说什么,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前去赴约。
  ……
  说起来挺有缘。
  王琛又回到了汴京东城那边。
  他让车夫顺着地址找到了一处比较偏僻的农家院落。
  门口,王琛并未直接下车进去,而是掀开窗帘往外面瞅了瞅,看完以后,他感觉有点好笑,因为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又临近晚上,还有几个卖吃食、杂货东张西望的汉子,傻子都知道这些人是伪装的啊。
  他微微摇头,还是下了马车。
  来到门口,有一个看似老眼昏花的门房询问了一下,随即立刻恭恭敬敬迎了王琛进去。
  往里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