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帝都乱(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疏枝姑姑也请节哀。”左氏泪眼朦胧,抽噎慢慢平稳下来了。疏枝是宫中的老人了,还曾伺候过景兴帝,左氏也不想将疏枝怎么样。
  就当在宫中多养一个闲人而已,皇宫也不差这一点钱。
  疏枝也顺着应下,还道待太皇太后的后事办完,再去慈宁宫聆听娘娘交汇云云——左氏乃太后,已经搬到慈宁宫了。
  太皇太后的丧礼,由礼部属下的祠部司主理。礼部这几年经手的皇家丧事有点多,操办丧礼乃熟练工种了,也不用怎么请示,就将太皇太后的丧事办妥当了。
  景兴帝已崩天,新帝这么年幼,还是在这样的局势中,太皇太后的哀荣自然是一般般的。
  礼部只是按照基本的章程来办,有多隆重那还真是说不上;再说了,就算礼部想将太皇太后的丧礼办得风光隆重,户部也没有那么多钱。
  就在左氏在寿宁宫为太皇太后痛哭的时候,蒋博文带领将近二十万陇右卫,已经踏进了关内道,离京兆越来越近了。
  这个局势,让左良哲坐立难安,尤其在得知直沽一带的兵力,才有三万多的时候,他更是冬天里都觉得冒冷汗。
  七万多金吾卫,还有三万多直沽士兵,统共才十余万人,怎么对抗陇右卫二十万人?
  “我已经再发调兵令,令冀州的士兵前来京兆,大约也有三万多士兵,希望他们能在蒋博文之前到来。”
  郑棣恒这样说道。如今京兆局势危急,只能从这些地方调兵了,这已经是离京兆最近的兵力了。如今,只希望关内道的府兵,还能拖迟蒋博文的脚步。
  魏延庆的意见也是这样,万一蒋博文真的围攻京兆,只凭七万金吾卫的力量,不足以对抗陇右卫,必须借助援兵。
  只是艰难的是,大永原先有上百万兵力,到了这个京兆艰难的时刻,竟然没有多少兵力可以调来救驾!
  唯今之计,能调来多少兵力就算多少了。
  京兆上层官员的紧张。直接影响了官场的氛围,不少消息灵通的官员,已经知道了蒋博文逼近京兆的事情。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惊慌是他们的第一反应。
  岭南道、陇右道两大战场的事情。这些官员当然会知道。他们也清楚知道,大永的兵将在这两大战场上,几乎都是折损的。
  如今京兆危急,朝廷还有没有兵力可以守住京兆?这是官员们的疑问,而他们也无法从兵部、金吾卫口中得到答案。
  没有答案,那就是不确定。万一京兆被攻破,那么他们这些朝官下场会怎么样?素闻蒋博文是不留降兵,那么朝官不就是死路一条?!
  在这样的猜测中,不少朝官心思浮动,他们充分考虑到了可能会有的严重后果。也提前做出了选择。
  一时间,尤其是京兆五品官以下的人家,都在纷纷收拾行什,打算送家人离开京兆了,不管怎么样。保存身家性命为第一要事。
  京兆五品以下的官员众多,来往的姻亲故旧、家中仆从都不少,搬家离京这样的大动静,当然是瞒不住的!更何况不是一个官员之家,而是好几个!
  在官员们有动静之后,京兆的大商家们也开始动了起来。这些大商家,有的是钱。最怕的就是动乱,因为动乱意味着他们的商事经营不下去,也意味着他们的物品,会被百姓哄抢。万一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对大商家来说,那真是致命的。
  天衣阁、珍宝斋这些大商号。已经挂出了“东主有喜,暂不开门”这样的牌子,暗地里则是将货品、库存全部运出京兆,以防不测。
  这些官员、大商人的动静,瞒不住普通百姓。直到这时。百姓们才知道叛军已经逼近京兆,官老爷和有钱人都在准备出逃了,留在京兆就是凶多吉少了!
  这一下,京兆就像炸了锅似的,百姓们全部都跟在官老爷、大商人后面,匆匆忙忙收拾家当,也准备逃离京兆了。
  祥和大街、北道巷、西坊东市,这些京兆最繁华的街道,大部分商家竟然都闭门歇业了,就连街边热闹的摊档,也都十有九空。
  大家只顾着逃命了,哪里还有心做生意?
  大街上,只见一个个背着行囊的人,拖家带口的,排队在京兆城门等候出城。宽大的京兆城门前,竟然挤满了人,都是嚷嚷着准备出城的。
  人人都怕落在后面,出不了城,推推搡搡的,京兆城门一片混乱。哭闹和争吵不断地响起,甚至有人为了争早一步出城门,与其余排队的人打了起来,鲜血不断地滴落在城门前。
  眼见着,京兆城门前就要失控了。蒋博文尚未围困,京兆就开始乱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