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夫子往事(为土/!!!匪加更!)(4 / 6)
柳萱道:“当年我娘被老祖宗逐出柳府,难道真的如传言中所说的那般,因为我娘是狐妖所化?”
柳夫子眼中泛起追忆之色,他的双手微微有些颤抖,说明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这些传言,你都是从何处听来的。”
柳夫子明显有些不高兴。
柳萱道:“都是我明里暗里从府上的老人口中得知的。”
柳夫子不禁沉声道:“这些人当真是以为老夫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吗?竟然敢乱嚼舌头根子!”
柳夫子身上的气势一下子散发出来,他平常在家中很少摆官架子。
但他毕竟是兵部侍郎,官威不发,并不代表他没有官威。
他坐在那里,不怒自威,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心情不太好。
柳萱道:“爹,无风不起浪,你就是生气想要责罚于人,第一个责罚的也应该是我,而不是他人,是我几次三番打听,才得来的消息。”
柳夫子看了一眼柳萱,微微摇头道:“你想知道问我便是,何必要去听旁人之言。”
柳萱道:“那您告诉我,我娘到底为什么会被老祖宗给逐出柳府!”
柳夫子顿了顿,道:“此事说来话长。”
柳萱道:“我和汉文洗耳恭听!”
柳夫子看了看柳萱脸上的坚毅之色,开口说道:“此事还要从二十年前说起。”
“二十年前,我与一众好友,到金陵城外的九华山上踏春,在山上游玩之时,碰到一个姑娘被那山上的强人给掳掠,我自恃有几分武艺,便去与那强人争斗,将那姑娘给救了下来。”
“那姑娘对我千恩万谢,说往后定报答我的救命之恩,我也不以为意,施恩莫忘报,况且我救她也不是为了让她报恩。”
“那姑娘被我救了之后,问了我姓名,便回家去了。”
“我与众好友,在那九华山上的鸡鸣寺中停歇了两日,说来也巧,那一日夜里,我和鸡鸣寺中的宝相和尚煮茶论经,正说在兴头上时,突然下起了春雨,那雨下的和夏天的暴雨没什么差别,这一下便一连下了整整三日。”
“因大雨滂沱,我和众好友也无法下山,便在鸡鸣寺中又呆了三日。”
“待大雨停歇之后,我与众好友结伴下山,准备回府,到了那山下之时,途径玄武湖,好巧不巧的,又碰上了我救的那位姑娘。”
“那姑娘生的花容月貌,好似小家碧玉,又好似大家闺秀,她说她是与家里人到鸡鸣寺中上香,家人先她一步而回,她贪玩,不幸在半路碰了强人,刚好为我所救。”
“她家就在玄武湖不远处的一户庄子里,那庄子我也随她去了,倒也是有名有姓的,和金陵城里的金家有些关系。”
“几次三番,我便与那姑娘互生了情意,我知她唤金盏,她也知我的名姓。”
“后来,我在那庄子里又呆了三日,与金盏私定了终身,结为夫妻。”
“再后来,我带着金盏回到金陵府上,与母亲言明一切,母亲虽有疑虑,但也拗不过我,便答应了我娶金盏为妻,当时恰逢会试之时,我于会试之中取了第三名,且又在殿试之中,被钦点为探花郎!”
“我中探花之后,于府中与金盏正式结为夫妇。”
“后来,我于翰林府中任职,与金盏过上了恩爱的小日子,一年之后,金盏为我诞下一女,我与金盏更加恩爱如初!”
“就这样,又过去三年,我被外放为官,金盏本想随我一同赴外地赴任,照顾我的起居。”
“可是恰巧母亲生了旧疾,请遍了金陵城中的名医也没有治好,金盏说她也懂岐黄之术,便留下为母亲治病,而我则独身一人前往外地赴任。” ↑返回顶部↑
柳夫子眼中泛起追忆之色,他的双手微微有些颤抖,说明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这些传言,你都是从何处听来的。”
柳夫子明显有些不高兴。
柳萱道:“都是我明里暗里从府上的老人口中得知的。”
柳夫子不禁沉声道:“这些人当真是以为老夫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吗?竟然敢乱嚼舌头根子!”
柳夫子身上的气势一下子散发出来,他平常在家中很少摆官架子。
但他毕竟是兵部侍郎,官威不发,并不代表他没有官威。
他坐在那里,不怒自威,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心情不太好。
柳萱道:“爹,无风不起浪,你就是生气想要责罚于人,第一个责罚的也应该是我,而不是他人,是我几次三番打听,才得来的消息。”
柳夫子看了一眼柳萱,微微摇头道:“你想知道问我便是,何必要去听旁人之言。”
柳萱道:“那您告诉我,我娘到底为什么会被老祖宗给逐出柳府!”
柳夫子顿了顿,道:“此事说来话长。”
柳萱道:“我和汉文洗耳恭听!”
柳夫子看了看柳萱脸上的坚毅之色,开口说道:“此事还要从二十年前说起。”
“二十年前,我与一众好友,到金陵城外的九华山上踏春,在山上游玩之时,碰到一个姑娘被那山上的强人给掳掠,我自恃有几分武艺,便去与那强人争斗,将那姑娘给救了下来。”
“那姑娘对我千恩万谢,说往后定报答我的救命之恩,我也不以为意,施恩莫忘报,况且我救她也不是为了让她报恩。”
“那姑娘被我救了之后,问了我姓名,便回家去了。”
“我与众好友,在那九华山上的鸡鸣寺中停歇了两日,说来也巧,那一日夜里,我和鸡鸣寺中的宝相和尚煮茶论经,正说在兴头上时,突然下起了春雨,那雨下的和夏天的暴雨没什么差别,这一下便一连下了整整三日。”
“因大雨滂沱,我和众好友也无法下山,便在鸡鸣寺中又呆了三日。”
“待大雨停歇之后,我与众好友结伴下山,准备回府,到了那山下之时,途径玄武湖,好巧不巧的,又碰上了我救的那位姑娘。”
“那姑娘生的花容月貌,好似小家碧玉,又好似大家闺秀,她说她是与家里人到鸡鸣寺中上香,家人先她一步而回,她贪玩,不幸在半路碰了强人,刚好为我所救。”
“她家就在玄武湖不远处的一户庄子里,那庄子我也随她去了,倒也是有名有姓的,和金陵城里的金家有些关系。”
“几次三番,我便与那姑娘互生了情意,我知她唤金盏,她也知我的名姓。”
“后来,我在那庄子里又呆了三日,与金盏私定了终身,结为夫妻。”
“再后来,我带着金盏回到金陵府上,与母亲言明一切,母亲虽有疑虑,但也拗不过我,便答应了我娶金盏为妻,当时恰逢会试之时,我于会试之中取了第三名,且又在殿试之中,被钦点为探花郎!”
“我中探花之后,于府中与金盏正式结为夫妇。”
“后来,我于翰林府中任职,与金盏过上了恩爱的小日子,一年之后,金盏为我诞下一女,我与金盏更加恩爱如初!”
“就这样,又过去三年,我被外放为官,金盏本想随我一同赴外地赴任,照顾我的起居。”
“可是恰巧母亲生了旧疾,请遍了金陵城中的名医也没有治好,金盏说她也懂岐黄之术,便留下为母亲治病,而我则独身一人前往外地赴任。” ↑返回顶部↑